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亚洲玉米螟1、2代幼虫在河北张家口春玉米上的危害蛀孔 ,分布在雌穗着生节 (含穗柄 )及其上、下1~3节上的百分比分别为89.9%和85.7%。 1代幼虫蛀孔42.0%分布在雌穗下 1~3节 ,26.8%分布在雌穗上1~3节 ,每株平均有1.8个和2.1个蛀孔。玉米品种逐单 1号和自 330分别减产 19.3%和 23.5%。蛀孔数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每株增加 1个蛀孔 ,两个品种产量损失率分别为 11.04%和 13.17%。雌穗上部 1个蛀孔的产量损失系数为3.9和 2.9,雌穗下部 1个蛀孔为 16.4和 12.4。 2代幼虫蛀孔 45.7%分布在雌穗以上茎节 ,28.5%分布在雌穗以下茎节 ,每株有 1~6个蛀孔时 ,蛀孔数与产量损失相关系数均未达到 5%的显著标准。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类萜生物合成抑制剂的主要种类、作用部位、作用机制、除草对象、在植物体内的吸收与传导以及混用与增效等,提出了类萜生物合成抑制剂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施用不同药剂防治美洲斑潜蝇,通过防效比较,确定0.9%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是防治美洲斑潜蝇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动物蛋白严重不足的现状,本文指出昆虫是重要的动物蛋白质资源,并综述了昆虫的营养价值及可食用昆虫的种类,进而提出我国开发利用昆虫蛋白需采取先进的科学加工工艺等三种途径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采用合成性信息素诱杀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提供了一套经济有效的田间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亚洲玉米螟在河北省张家口海拔1400 m以下地区均有分布。800 m以下地区是种群的主要分布区,以 500~600 m虫口密度最大。800 m以上发生程度一般很轻,其中个别地区因局部气候适宜,发生程度较为严重。同一海拔梯度内,水浇地与盆地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丘陵和旱地。不同寄主田内种群的分布比率,在海拔 800 m以下地区,玉米田高于谷子和高粱田,900 m以上地区谷子田明显高于玉米田。  相似文献   
7.
仙客来软腐病病原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仙客来(Cyclamen)别名萝卜海棠、兔耳花、一品冠等,为报春花科仙客来属球茎花卉,是世界著名的盆栽观赏花卉,其纷繁美丽的叶片衬托着反转上翘的花朵,形态别致,色泽艳丽,因其品种繁多,花叶具佳而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仙客来的花期很长,从秋季可一直延续到第二年春天,因而成为圣诞节、元旦以及春节等喜庆节日重要的礼仪用花[1].  相似文献   
8.
1 困扰养蜂业的害螨问题1984年美国德克萨斯州首次发现武氏蜂盾螨(Acarapis woodi),该蜂盾螨寄生在蜜蜂气管内,靠吸食蜜蜂体内营养存活并繁殖后代,最后使蜜蜂呼吸受阻,极度虚弱而不能高飞,导致死亡。现在此害螨已扩散到美国各地的蜂群中,因武氏蜂盾螨寄生危害,美国已损失掉5万多个蜂群。  相似文献   
9.
在张家口地区越冬代亚洲玉米螟交配场所(小麦和大蒜田)用合成性信息素干扰螟蛾交配。试验结果证明:减少了玉米田内第一代种群的发生量。每公顷使用150~750mg,对螟蛾交尾的定向抑制率分别达到93.2~100%,交配抑制率分别为47.8~85.8%。每公顷600~750mg、每个散发器0.1~0.4mg的4个处理和每公顷450mg、4500个散发器的处理,交配抑制率高达79.3~85.8%,并取得百株卵量减少77.6~89.3%,以及百株蛀孔减少74.5~85.6%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华草蛉幼虫对玉米螟卵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中华草蛉幼虫对玉米螟卵的功能反应及2龄幼虫的种内干扰效应,研究表明,1-3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二龄幼虫的干扰效应用Hassell模型E=QP^-m模拟,得出E=0.3146P^-0.7294,随着2龄幼虫密度的增大,捕食作用率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