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进境美国苜蓿草中苜蓿黄萎病菌的检疫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批进境的美国苜蓿草样品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与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相似的分离物M1。该分离物原始菌落为白色,边缘规则呈圆形,菌丝较致密,气生菌丝较少,苜蓿组织块不被菌丝覆盖,菌落生长速度为小于2.5 mm/d;M1在PDA上进行纯培养,前6d内,菌落为白色圆形,容易产生分子孢子轮枝状分生孢子梗,7d后菌落中央表面因产生休眠菌丝开始变成黑褐色至黑色,20d后菌落的表面和背面大部分均变黑色,仍不产生微菌核和厚垣孢子。M1的DNA用V.albo-atrum特异引物Vaa1/Vaa2进行检测,PCR扩增后得到预期330 bp的产物片段,产物序列与V.albo-atrum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100%。该分离物接种苜蓿草根部,15d后引起苜蓿黄萎病的典型症状。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PCR检测结果、PCR产物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进境美国苜蓿草样品中的分离物M1鉴定为苜蓿黄萎病菌。  相似文献   
2.
松干基褐腐病菌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检疫性病原菌,为建立该病原菌准确、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根据该病菌与同属内形态与寄主上最接近的4个种的ITS差异区域,设计出一对特异性引物IW1、IW2,经PCR扩增,只有松干基褐腐病菌可得到约165 bp的产物,而其余作为对照的菌株均无此产物,其检测灵敏度为100 pg基因组DNA。此外,特异性引物IW1和IW2还适合于Real-timePCR,其检测灵敏度更低,为0.1 pg基因组DNA(20μL反应体系)。应用此2种方法均能成功的从人工污染了的松干基褐腐病菌的木块中检测出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十字花科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是影响油菜生产的重要病原真菌,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油菜主产区.我国尚无此病原危害的报道.该病原通过带菌种子作远距离传播传入新发病区,加强该病原菌的检测是防范该有害生物传入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该病原菌的现有检测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口岸部门开展该病原菌的检测以及制定相应检测方法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