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对汉唐之间敦煌地区由于过度开发所造成的环境生态问题及当地民众为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加剧所采取的治理举措进行了梳理和研究,以期为今天敦煌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敦煌是我国典型的荒漠区,在历史上又是儒释道等思想文化汇聚的重镇。佛教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思想,它所倡导的"物我一体"的平等观、秉持的"慈悲为怀"的共生观和创建"人间净土"的实践观等生态和环保理念,对古代敦煌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积极影响。深入挖掘和彰显佛教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推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人居环境是在儒释道“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指引下,不断适应地域气候并有限度利用地域自然资源构建而成的.以生态伦理学作为研究视角,从秉持“和合共生”的环境生态伦理观念、注重“经济实用”的建筑生态伦理观念和倡导“礼仪秩序”的文化生态伦理观念等方面对东北地区满族、汉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生态伦理内涵进行了深入解析,以便为当前该地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敦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传统风水理论作为视角,考察了唐代敦煌地区民众的人居环境观念,认为敦煌地区民众十分重视处理人、住宅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三者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相互协调的关系,这种朴素的人居环境观念对今天该地区人居环境的营造乃至新农村建设能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兰州地区农业开发的重要时期,人口急剧增长造成人地关系的紧张,致使兰州地区传统的、粗放型的农业耕作方式面临巨大挑战。为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兴修水利工程以增加灌溉面积和发明与推广砂田耕作技术以扩大旱地种植面积成为清代兰州地区民众农业技术选择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