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科学评价除草剂三唑酰草胺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风险,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三唑酰草胺在吉林黑土、江西红土和安徽水稻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三唑酰草胺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氧条件下三唑酰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6.5、106和91.4 d;厌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06、130和127 d;水稻田厌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62、219和188 d。研究表明,三唑酰草胺在水稻田厌氧条件下的降解速率明显慢于其他2种试验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用PDA培养基平板法测定了0.4%OS-诱抗剂水剂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立枯病菌、瓜类绵腐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的生物活性,其EC50值分别为34.56、59.33、33.17、85.92、91.91、122.87μg/mL,OS-诱抗剂对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较好。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经OS-诱抗剂处理后的植物提取液中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相对于对照有明显的变化,说明OS-诱抗剂对植物的防病作用可能是促使植物体内产生了酚类抗病物质。  相似文献   
3.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梨树黑星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对梨树安全,其中对果实病菌防效略高于对叶部病菌防效,其6 000倍液、7 000倍液处理防效均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且显著性差异较明显.推荐使用剂量为6 000~7 000倍液.  相似文献   
4.
阿维菌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明娜  王梅  段劲生  张勇  花日茂  高同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78-2779,2842
阿维菌素作为抗生素类杀虫药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畜牧业。作为高毒化合物,其在动植物中的残留问题不容忽视。笔者综述了阿维菌素在蔬菜、水果、土壤、水、血液和牛组织中的残留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适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子囊盘形成高峰期防治两种类型油菜的菌核病均优于子囊盘形成始盛期和盛末期的效果,故子囊盘形成高峰期就是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防治期.以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的高峰期作为防治指标,可统一不同类型油菜或不同生育期的油菜防治菌核病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药方法防治棉苗立枯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75%卫福可湿性粉剂和35%力宝可湿性粉剂及其它们的组合采取3种方法(药剂拌种、药土制钵+药剂拌种、药土盖籽)共8个处理防治棉苗立枯病(Rhizoctonissolani),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从同一药剂不同方法比较来看,药土制钵+药土拌种的保苗效果和对立枯病的防效最好,但在药剂拌种和药土盖籽2种方法中,药剂不同效果不同,如卫福3种不同方法对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73%、40.00%、67.27%,而力宝的效果则分别为40.00%、27.27%和5.45%。在药土制钵+药剂拌种中,卫福1000g/100kg土+力宝300g/100kg种与力宝200g/100kg土+卫福500g/100kg种等2个药剂组合对立枯病的防效相当,分别为61.18%和60.00%。结果认为:土壤药剂处理防治棉苗立枯病的效果优于种子药剂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熊艳  王梅  段劲生  孙明娜  张勇  高同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767-8767,8786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6%多.酮悬浮剂中多菌灵和三唑酮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变异系数、标准偏差、平均回收率、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1%、0.84%,0.000 699、0.000 301,98.45%、99.06%,0.999 9、0.998 7。  相似文献   
8.
小麦孢囊线虫病传播扩散途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扩散传播途径,调查病区农用机械、麦田翻耕后田间及其周边流水中小麦孢囊线虫的孢囊数量.结果表明,收割机、旋耕机和播种机上土样的孢囊检出率分别为27.1%、51.6%和44.0%,麦稻轮作的病田中,浪渣的孢囊检出率为58.3%,翻耕后麦田积水、沟渠和小河流中的孢囊检出率分别为33.3%、22.7%和7.7%.说明农业机械的跨区作业和水流是小麦孢囊线虫病传播、扩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稻粒黑粉病(Rice kernel smut)是一种真菌病害。在离体条件下,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测定了嘧菌酯、灭菌唑、拌种灵、多菌灵、咪酰胺和二硫氰基甲烷抑制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同时研究了药剂浸种处理对稻种的安全性以及浸种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嘧菌酯和二硫氰基甲烷对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较高,MIC为0.4μg/mL,多菌灵的抑制活性次之,MIC为0.8μg/mL,其他3种药剂的抑制活性不高,MIC均大于1.6μg/mL。种子安全性试验表明,嘧菌酯在2.0、4.0、8.0μg/mL和多菌灵在4.0、8.0、16.0μg/mL处理3d和7d后,稻种的萌芽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二硫氰基甲烷在4.0和8.0μg/mL处理下,所选稻种的萌芽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该药剂在浸种处理后会影响所选稻种的萌芽,但其在低剂量处理下对稻种的萌芽率影响较小。关于稻粒黑粉病浸种处理的合适农药剂型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评价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分别于2012和2013年在安徽、重庆和广西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呋虫胺在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Florisil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呋虫胺在糙米、稻壳和植株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在0.05~2 mg/kg添加水平下,呋虫胺的平均回收率在70%~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6.5%之间。呋虫胺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3~4.8 d,距末次施药后7 d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53 mg/kg,低于日本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和8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呋虫胺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438~1.087 μg/(kg bw·d),风险商值(RQ)为0.002~0.005,表明呋虫胺在糙米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