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药剂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从小麦播种至生长后期均可发病,危害较大,一般田块减产5%~1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20%-40%。为了更好地指导防治工作,我们进行了几种杀菌剂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亩用12.5%烯唑醇WP 30g喷2次药.防效达76.80%,每亩用25%丙环唑EC 35ml喷2次药,防效达71.65%。以上两种药剂的相同剂量喷2次药的防效明显优于喷1次药的防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建议每亩用12.5%烯唑醇WP30g、或每亩用25%丙环唑EC35ml,对水55-60kg,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在发病初期喷施第1次药,间隔10-15d喷施第2次药。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地下滴灌对加工番茄生长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探索地下滴灌条件下水分对加工番茄生长的调控效应.采用地表滴灌DI及地下滴灌SDI两种处理方式.地面滴灌DI1,Dl2,DI3,处理0~60cm土壤水分含量分别设定田间持水量的(80±5)%,(60±5)%和(40±5)%;地下滴灌SDI,SDI,SDI.处理灌水量及灌水时间与地面滴灌DI1,DI2,DI3相同.结果表明:加工番茄花期后水分处理对地面滴灌及地下滴灌番茄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影响不显著,但盛果期地下滴灌处理根系生物量及根长密度显著增加,且地下滴灌处理根系分布明显比地表滴灌分布均匀;花期后地下滴灌水分亏缺处理植株地上部生长量显著低于地面滴灌相应处理,即SDI2和SDI3显著低于DI2和DI3,而盛果期则相反.适度干旱条件下,地下滴灌总体上单果重、单果数及水分利用效率都显著大于地表滴灌.在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地下滴灌与地表滴灌相比,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在轻度干早条件下,地下滴灌显著促进了加工番茄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长,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加工番茄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概况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褐斑病原是玉米生产上的次要病害,在国内外均有发生,一般造成损失不大.但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造成大面积流行,为害较重,其中在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安徽、江苏等省(直辖市)为害较重,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对郑州市玉米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防治,结合近几年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结合当地生产情况,针对引起近年发生加重原因,提出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微小昆虫不同器官(触角感器、口器感器、复眼及颜色较淡的部位如:肠道、腺体、唾液道、精子、卵母细胞等)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效率,对微小昆虫不同器官的透射电镜样品制样方法进行了改良。建立了简易的"纸巾包裹法"和"琼脂包埋法"。这两种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的优点,并解决了大量样品在漂洗过程中易被吸管吸走、或黏附在吸管壁上被带走等"损耗"的问题,与常规制样方法相比,既节约了大量操作时间,也保证了样品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微小昆虫生物样品制样的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