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植物保护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76—1977年河北晋县贺家寨大队小麦春季灰飞虱的传带病毒率为31—52%,不同地块同代灰飞虱的带毒率异差较大:而秋苗期则为12—35.4%,其中不同地块上同代(四代成虫)灰飞虱的带毒率的差异从33.3%至35.4%则不太大。灰飞虱的有效传毒指数(即虫口数×自然带毒率)同田间小麦发病率的相关性是非常显著的,其r=0.9769。1975—1976两年调查及计算分析结果,其直线回归公式如y=4.12x-2.577。在有效传毒指数0.7—20.9之间用于予测发病率有效。人工分期侵染试验证明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侵愈早,病情愈重,其中死株率也愈大。秋季侵染的死株率达95.6%,病指为99.6;夏季侵染的死株率为0,病指为57.6。秋季小麦出苗前后的大量虫口形成小麦10月中下旬的一个发病高峰,第二年春季4月中旬的虫口高峰形成5月上旬的一个发病高峰。3月下旬的一个发病高峰是越冬前受侵的。病毒在小麦植株中的潜育期的长短随小麦的生长速度而异。温度不过其中因素之一,最短5—8天,最长30—40天。侵染后如小麦进入越冬期,即不表现症状,一直要到返青以后。介体灰飞虱在河北晋县以第五代3—4龄若虫在冬麦地及草荒中越冬。夏季在玉米上可以产卵并孵化,但不能长期存活,主要在地头沟边及夏作物荫蔽下的禾草上越夏。冬麦治虫防病的重点应在秋季麦苗出土前,春季则应在3月中旬左右。冬麦适当推迟播种有利于减少发病率。棉间作麦比平作的病情重六倍而粮麦间作的病情比平作的重九倍。  相似文献   
2.
菜粉蝶幼虫在甘蓝上为害特性及活动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确菜粉蝶[Artogeia rapae(L.)]坳虫在甘蓝上的为害特性(包括各龄食量和主要为害部位)和活动情况,是研究菜青虫虫量与甘蓝产量关系的重要依据之一,也为防治适龄和施药重点提供参考。为此,我们于1981—1982年对此进行了观察。 一、各龄幼虫的取食量 方法:一组用指形管(长6厘米、直径1厘米)单体饲养,以头壳蜕的出现,区分龄别,并用座标纸测算该龄期的食叶面积。另一组将带叶柄甘兰叶,插在培养液小瓶内,每叶接同龄幼虫1或2头,外罩玻璃罐(龄别和测算食叶面积方法同上)。饲虫时均采  相似文献   
3.
北京蔬菜害虫天敌名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记录北京蔬菜害虫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11纲22目89科327种(包含45变种、变型),其中246种是以蔬菜害虫为寄主的新记录.文末附重寄生蜂10科23种.  相似文献   
4.
王秦  谭琦  魏德忠 《植物保护》1985,11(6):34-35
黄翅菜叶蜂[Athaliarosae japanensis(Rhowen)]的产卵习性。国内有关文献说法不一,教科书中的部分记载与事实不符,为此,我们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观察。 产卵位置: 卵刚产时为淡黄色,肾形。长约0.8mm,宽约0.3mm。临孵化前体积明显增大,为乳黄色,椭圆形。长约1.2mm,宽约0.8mm,并在一端出现明显的红色眼点。卵在孵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周围植物组织内的水分。取当天产的卵及产后5天的卵各50粒称重,前者平均卵重1.67mg,后者平均重2.25mg,吸收的水份占卵重的25.7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