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品种的更换和N肥施用量的增加,稻曲病在我国各稻作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成为我国杂交稻和常规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2.
40%老铁WP防除花生田禾本科杂草、一年生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具有效果好、药效期长、杀草谱广、施药期较宽等优点。最安全的用法在花生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用药量150g/667m^2左右,对水量至少45kg/667m^2。  相似文献   
3.
老铁防除蚕豆、豌豆田杂草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侠敏  吴应福 《杂草科学》2006,(3):50-51,52
40%老铁WP对蚕豆、豌豆田看麦娘、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都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作物安全,是蚕豆、豌豆田理想的除草剂。其安全用法是在蚕豆、豌豆播种后出苗前用40%老铁WP 120~150g/667m2,对水45 kg以上进行土壤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应用35%丁苄可湿性粉剂、50%杀稗王加10%苄黄隆超微可湿性粉剂与泥土混合撒施对早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安全性和增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抛栽后5d施丁苄120g、150g以及在抛栽后7d施杀稗王30g加苄黄隆15g对早稻抛秧田的主要杂草如稗草、莎草、鸭舌草、节节菜和矮慈姑等均有显著的防效,其总体防治效果可分别达到96.12%、97.13%和98.73%,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保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5%精旱作丰防除阔叶作物田禾本科杂草最佳时期为杂草3~5叶期,此时气温高、湿度大,用药量少,除草效果好。精旱作丰添加富华910增效剂,由于降低了药液表面张力,提高湿润性、渗透性、展着性、粘附性,通常可提高防效30%以上,降低用药量20%左右,即使在冬季低温情况下,杂草的死亡速度亦可提早10~15d。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水稻轻型栽培在我省已大面积推广,但杂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探索轻型农业稻田一次性化学除草的可能性,1996年我们在台州市轻栽稻田化除研究课题协作组的统一布置下,在早稻抛秧田中采用35%丁苄可湿性粉剂(乐清乐吉化工厂),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即杀稗王(江苏新沂农药厂),10%苄黄隆超微可湿性粉剂(乐清乐吉化工厂)等药剂,进行了除草药效试验。试验共设四个处理:①丁苄120克;②丁苄150克;③杀稗王30克 苄黄隆15克;④不施药为对照,小区  相似文献   
7.
40%老铁可湿性粉剂在蚕豆、碗豆田上的小区试验表明,该药剂对看麦娘、早熟禾为主的禾本科杂草,药后120d鲜重防效仍可达94%以上,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也较理想,杀草谱广,药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是豆科蔬菜田上较理想的旱地除草剂。其安全用法是在蚕豆、碗豆播种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建议每667m^2用药量120~150g,对水量视天气、土壤干湿情况而定,至少应达到45kg。  相似文献   
8.
早稻直播田试验表明,水稻2.5叶期,用35%高渗苄·二氯WP 40~60 g/667m2,对稗草的防效为100%,对千金子的防效可达95%以上,总体防效达98.4%以上,早稻直播田一次性除草,可基本控制整季的草害问题.施药时排干田水,药后1~2 d灌水2~4 cm水层5 d以上,是最好的施药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型稻田除草剂去稗安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去稗安是由日本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生产的稻田除草剂 ,在日本主要是在移栽稻田上应用 ,药效期长 ,除草活性高 ,对千金子、稗草特效 ,对莎草及阔叶杂草高效 ,对水稻及环境有较高安全性 ,扩散性好 ,可直接用瓶甩施 ,除草作业省力。1 去稗安的特点1 1 作用机理去稗安是新型的杂环类除草剂 ,具有内吸传导性。通用名oxaziclomefone ,剂型为 1%悬浮剂 ,主要由杂草的根和茎叶基部吸收 ,除草机理是阻碍植物内生GA3 激素的形成 ,使杂草茎叶失绿 ,生长受抑制 ,直至枯死。杀草保苗的原理主要是药剂在水稻与杂草中的吸收传导以及代谢速度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曲病 Ustllaginoidae virens(Cooke)Tak,又名青粉病、谷球病、黑球病,是危害水稻穗粒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记述的“粳谷稻、谷穗煤黑者”是有关此病的最早记载。1987年 Cooke 根据在印度获得的标本,首次对该病作了描述。据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湖南、天津、沈阳等省市报导,此病从1979年开始回升,1981、1982,1984年病害大发生,它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而且严重污染稻谷,影响人畜健康。据浙江省农业厅统计,稻曲病轻发年份,1985年早、晚稻发病面积231.40万亩,全面防治后仍然损失稻谷759.47万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