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粉虫(TenebriomolitorL.)幼虫体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王晓容,黄小丹,古芳芳,林栋柱,沈宜昌,郑伟洁(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中心实验室,广州510225)(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广州510225)关键词黄粉虫,微量元素,原子吸收THEDE...  相似文献   
2.
对反硝化聚磷除磷脱氮污水处理新工艺运行初期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行了跟踪检测,并对细菌总数,霉菌,放线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在不同日期的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回归设计方法,对维酶素发酵培养基豆腐渣中添加麦麸、小米和玉米粉的最优化组合进行定量研究。建立了维酶素产量形成的培养基的反应模式,利用回归模式对培养基的最优化组合和各单因子要素反应规律及其互作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个实验室饲养的两广二号、桂蚕N2、华康2号茧丝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测试,并对单茧平均茧丝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及其茧内变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广二号、桂蚕N2、华康2号的单茧平均茧丝断裂强力均值分别为11.057 c N、11.195 c N、11.848 c N,差异显著;茧内茧丝断裂强力变异分别为24.963、17.589、21.909,差异显著;单茧平均茧丝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4.560%、25.692%、25.537%,差异显著;茧内茧丝断裂伸长率变异均值分别为18.865、16.789、17.430,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预测鸡堆型艾美尔球虫3-1E蛋白二级结构和抗原表位,为确定和筛选优势表位,研制安全、高效表位疫苗奠定基础。以克隆获得的鸡堆型艾美尔球虫3-1E蛋白氨基酸一级结构为基础,采用DNAStar软件和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程序Prot Param、SOSUI、IEDB、SYFPEITHI等预测3-1E蛋白理化性质和二级结构,并分析其序列跨膜区、可溶性、亲水性、可及性、柔韧性参数以及抗原指数,预测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的可能区域。3-1E蛋白由17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C818H1257N213O272S3,分子质量18.5234 ku,理论等电点为4.25,半衰期为10 h;无跨膜区均为膜外区,是一种可溶性蛋白。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1.76%,β转角为12.35%。B细胞表位预测区域:44-49、65-67、86-87、111-116;分值较高的T细胞表位区域:52-60、94-102、97-105、154-162、157-165。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3-1E存在多个抗原表位,对进一步研究3-1E的抗原性和研发优势表位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纤维肉瘤来源于结缔组织是由成纤维细胞形成的恶性肿瘤,也包括一些能产生胶原蛋白的未分化的混合性间叶细胞的恶性肿瘤,多为原发性的,少数由纤维瘤恶变形成。纤维肉瘤在马、骡、牛、犬等家畜较为常见,并多发生于成年和老年家畜,但奶牛报道的特别少。2004年3月初,在肇东市四方山农场发现一病例,病牛为3岁育成母牛,食欲废绝,精神沉郁,体温正常,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逐渐消瘦。在奶牛右侧8~11肋间有一直径约30cm的肿块,该肿块自2003年11月底由拇指大小开始非常迅速生长,于2004年3月4日对肿瘤进行摘除,取摘除的肿块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经镜下观察,最后诊断为纤维肉瘤。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多发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肥大细胞(MC)作为免疫系统中重要效应细胞,对器官局部功能和免疫水平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有关子宫MC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小鼠和大鼠等动物,而在牛方面研究很少,深入揭示子宫MC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将从子宫内膜状态角度丰富子宫内膜炎病理机制,为该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早在1972年Kerr等已发现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和生化变化等方面来分析,细胞有二种死亡形式,一种是早被熟知的细胞坏死(Necrosis),另一种是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凋亡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疾病发生。因此,近年来对于细胞凋亡与疾病间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界的关注热点。细胞凋亡是机体维持细胞群体数量稳态的重要手段,细胞凋亡失调(凋亡不足或/和凋亡过度)可成为某些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食用菌遗传转化所用的筛选标记、启动子、转化方法和存在问题,以及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菌种和菌株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和克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