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汉果生产技术研究的思路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罗汉果生产技术研究思路,提出选育、引进优良品种,培育茎尖脱毒壮苗,建立种薯基地,采用容器无土栽培、平地栽培、设施栽培,施用天敌真菌、接种VA菌根真菌防治根结线虫等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2.
顽拗植物荔枝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改良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荔枝胚胎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 ,在试样制备、电泳及银染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 ,探索出一种可获得稳定、清晰的双向电泳图谱的方法 .凝胶银染后 ,可分辨蛋白质斑点数约有 30 0个 ,蛋白质等电点在 p H3.5- 9.5,大多在 p H5.0 - 8.0 ,相对分子质量为 150 0 0 - 90 0 0 0 ,大多为 2 50 0 0 - 70 0 0 0  相似文献   
3.
罗汉果的健株、疱叶丛枝病(属类菌质体 mycoplasma—like organisms,简称 MLO)病株和脱病株3者形态解剖观察表明:病株症状明显,病原潜患在植株输导系统的生活细胞内.以双韧维管束内、外韧皮部的筛管和伴胞最为普遍;皮层薄壁细胞偶有溶生侵入线;某些气孔器、水孔被侵染后有所变形.由于病原蔓延到细脉末梢的传递细胞,截断了短途水分和溶质的转递,而导致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的萎缩崩溃、叶绿体颗粒瓦解、叶肉组织膨松、叶片黄化、发疱皱卷.健株和脱病植株地上部营养器官均不存在上述症状,但两者在组织结构分化程度上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4.
天优122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组配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五华县进行了较大面积超级稻新组合天优122制种共19.94hm2,平均产量达4 248kg/hm2。介绍了天优122特征特性及秋季制种技术,以期为加快该组合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罗汉果组织培养与快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罗汉果胚培养、茎尖脱毒培养、茎段培养、叶片培养及其种苗快繁研究进展,简述了组培苗栽培存在的问题及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东冬种马铃薯的引种产量表现及商品性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及云南、内蒙、辽宁等地引进了一批马铃薯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中薯3号具高产、商品薯率较高等优点,可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而云薯301、云薯S04-5195表现较好,建议作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采用2000年与2001年两年的病例分析,结果表明,锯茸是感染本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采用2000年与2001年两年的病例分析,结果表明,锯茸是感染本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穿山甲为我国Ⅱ级保护动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本课题通过研究穿山甲肠炎病的诊治技术,为穿山甲的救护和驯养繁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细菌分离培养是将肠和肝脏内容物涂布到培养基上,37℃培养24h,革兰氏染色,镜检;药敏试验是取菌液涂布于普通平板上,贴上药敏试纸,37℃培养8h,测量抑菌圈直径。【结果】菌落灰白色、半透明,革兰氏阴性。从肝脏、肠2个部位分离出来的菌株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舒普深高度敏感。用环丙沙星10毫克/公斤,法莫替丁3毫克/公斤,灌服口服补液盐散,一星期后穿山甲病情好转。【结论】从患肠炎的穿山甲肝脏、肠分离出来的致病菌株为革兰氏阴性,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舒普深高度敏感,可用环丙沙星、法莫替丁、口服补液盐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同源四倍体水稻雌雄配子体的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源四倍体水稻(2n=4x=48)由于其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倍增而导致生殖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雄配子体中存在较少的正常花粉粒(13.35%~17.49%)和较多的败育花粉粒(82.51%~86.65%).败育花粉粒包括典败、圆败和染败花粉粒.同源四倍体水稻APⅣ(4)的成熟胚囊内存在着正常蓼型(43.0%)、退化型(36.0%)和变异型(21.0%)胚囊.变异型胶囊中包括双卵卵器(71.4%)、三卵卵器(17.5%)和无助细胞(11.1%)胚囊.不同季节,APⅣ(4)颖花内的多卵频率存在着明显差异,同一季节强势颖花的多卵频率明显高于弱势颖花的多卵频率.由此认为,同源四倍体水稻的雌雄配子体表现出异常发育状态,有性生殖能力已明显变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