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症状观察结果确认平和县琯溪蜜柚黑斑病出现2种症状类型:黑星型和黑斑型.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果实黑斑病的病原鉴定为亚洲柑橘叶点霉,叶片黑斑有亚洲柑橘叶点霉和中华柑橘叶点霉.采用科赫氏法则证实亚洲柑橘叶点霉是瑁溪蜜柚黑斑病的病原菌,中华柑橘叶点霉未能对琯溪蜜柚果实致病.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2种潜伏炭疽菌生长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热处理对潜伏侵染于芒果果实中的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和香蕉果实中的芭蕉炭疽菌[C.musae(Berk.& Curt.)Arx.]离体培养菌的生长、繁殖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达55℃和60℃,时间20 min时,对菌体的生长和孢子萌发可起明显抑制或杀伤作用,并降低其致病性。2种炭疽菌中,芭蕉炭疽菌比胶胞炭疽菌对热更敏感。作者认为,果实采后热处理时,应根据果实种类和不同菌,采用不同的处理温度和时间,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芒果、香蕉的果实为材料,测定热处理对两种果实果胶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热处理促使芒果果实提前后熟,提高芒果果胶酶活性;但延迟了香蕉果实后熟,抑制香蕉果胶酶活性。香蕉果实热处理后再接种,同样延缓炭疽病的发生。说明热处理通过抑制香蕉果胶酶活性,延缓了果实后熟,使炭疽菌延长潜伏时间,从而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而热处理增强了芒果果胶酶活性,这只促使果实提前成熟,与控病防腐机理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出口"琯溪"蜜柚柑橘黑斑病的发生,适应水果企业集约化、高通量、高标准、严要求的出口生产需要,及提高植物检疫监管的有效性,应用HACCP的原理和方法,在"琯溪"蜜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影响柑橘黑斑病发生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柑橘黑斑病检疫监管的4个关键控制点,并制定出相应的HACCP计划,落实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实施落实,从而改变原有的检疫监管模式,出口"琯溪"蜜柚柑橘黑斑病的发生率大幅下降,果实的合格率大幅提高,检验检疫通关速度明显加快。这不仅促进厦门辖区当地出口"琯溪"蜜柚产业的发展,也为HACCP的应用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杨桃细菌性褐斑病研究初报/文衍堂(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植保系571737),黄智辉∥热带作物学报-1995,16(1),-65-69杨桃细菌性褐斑病发病初期,小叶出现水溃状小斑点,斑点疹状隆起,随后斑点稍扩大,中央灰白色,边缘不规则,隆起,深褐色,外围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高度下地物的光谱特征变化以及不同时期、不同高度下地物的有效快速识别方法。[方法]以2016年8月7日200 m高空高光谱影像和2016年9月25日100、200、300 m高空高光谱影像共4景影像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高度下地物的高光谱特征变化以及不同时期、不同高度下地物的分类精度。[结果]不同高度下,植被的光谱反射率差异显著,随着高度的升高,植被特有的特征如"绿峰"降低、"红谷"升高、"红边位置"出现"红移",在近红外范围内,光谱反射率降低;综合考虑人工参与程度、处理时间和分类精度等方面,基于ISODATA法可实现不同时期、不同高度下地物的快速识别研究。[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利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桃细菌性褐斑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桃(Averrhoa carambola L.)细菌性褐斑病发病初,小叶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斑点疹状隆起,随后斑点稍扩大,中央灰白色,边缘不规则,隆起,深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数个斑点可汇成斑块,严重时小叶变黄,脱落。通过对病原菌的细菌学性状、致病性、寄主范围以及血清学反应测定,证实杨榉细菌性褐斑病是新病害,病原菌被鉴定为丁香假单胞菌杨桃致病型(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  相似文献   
8.
固相萃取-HPLC法测定水产品中三聚氰胺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水产品中三聚氰胺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三氯乙酸、乙腈提取,离心,混合相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过0.45 μm滤膜,用配有二级管阵列检测器(PAD)的液相色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同时,以三聚氰胺标准品进行添加回收率测定,结果显示本方法对三聚氰胺的测定低限为2.0 mg/kg,回收率为81.3%~91.7%,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5%.本方法能满足水产品中三聚氰胺残留量常规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