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拿氟、拉氟混剂防除月见草杂草效果初报郭德忱黄爱斌(辽宁省新宾县植保站113200)为解决月见草人工拨草困难问题,1993年我们在辽宁新宾镇进行月见草化学除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导如下:一、供试材料1.供试药剂①50%乙草胺乳油(大连农药厂产);②48...  相似文献   
2.
谷子在榆林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及西南部梁状低山丘陵等旱作地区广泛种植。为了给干旱地区谷子生产提供支撑,提高谷子产量和效益。在榆林旱作农业区通过开展平膜穴播谷子高产栽培试验,从选地整地、施肥、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鸟害防治和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提出了榆林旱作区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榆林是全国和全省的马铃薯主产区和优势产区之一。目前,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5万hm2左右,全省种植面积60%,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5%,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0%。马铃薯是榆林市第一大宗农作物,对于振兴榆林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爱斌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6):88-89,94
调查分析了榆林市小杂粮产业现状,指出了目前在小杂粮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对于做大做强榆林小杂粮产业,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负泥虫在山区稻田普遍发生,特别是AA级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往往发生严重。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治负泥虫对绿色稻米生产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AA级绿色稻米负泥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996年12月至97年1月间,我们先后在多种花卉上应用0.9%爱福丁乳油防治红蜘蛛和蚜虫,取得了一次施药而长时间无虫危害的明显效果。其中,对报春花(96年12月6日)应用爱福丁2000、3500倍液和仙容来(97年1月16日)应用3000倍液防治红蜘...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甜荞单产水平,参照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路线,育成了甜荞‘矮B近交系’和‘野生自交系Ⅰ’、‘野生自交系Ⅱ’3个亲本系,配制成2个组合进行杂交制种及生产利用。对田间花朵雌蕊花粉载量、正交、反交杂种率进行了观察统计,其结果是:在盛花期午后2点采样,显微镜观察,每朵花三列柱头载花粉粒量15~55粒不等,平均23粒;正交(矮B系×野生系),杂交率60%~65%;反交(野生系×矮B系),杂交率30%;生产表现:在穴播生产田中,一穴中既有F1植株,也有亲本植株,二者差别明显,F1植株强壮、繁茂,产量是亲本3倍以上,表明F1代杂种优势强,区试结果比亲本增产11.7%,比其他品种平均增产29%。本研究认为,野生近缘种是珍贵的种质资源;甜荞与野生近缘种杂种优势强,有望提高甜荞的单产水平;还存在花期不遇等原因,造成杂交率远未达到2/3的理论数值。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大豆生产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卜  黄爱斌  史峰  傅俊范 《杂粮作物》2003,23(2):114-115
针对无公害大豆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在大豆生产中只要把好土壤和种子关,就可以基本上控制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当大豆蚜虫和食心虫发生时,再采用保护天敌和生物的方法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麦菜、西瓜玉米、荞麦套作栽培模式孙绪刚,黄爱斌,王广才,廖盛兰(湖北省荆州地区农牧局434100)(湖北省石首市种畜场434400)长江流域人多地少,传统套作模式是蚕豆、棉花、小麦芝麻。为了挖掘土地生产潜力,近年来,湖北省石首市种畜场摸索出了一套麦菜...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我国文化与学科知识基础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交流的符号和载体,随着世界上对英语使用的重视,我国高校的英语课堂成为了我国英语学习的一般承载体。在我国的普通大学内,都开设了英语学科,英语作为必修课被高度重视。同时,我国也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中茶文化作为别具匠心的文化部分,被视为当下最为热门的传统文化研究内容之一。在我国学习茶文化的同时,也加入了对英语的深度学习,这是一个融合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