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新疆草业优先发展区域选择及其战略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要分析新疆草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据草业优先发展有关理论,提出整合资源,选择优势区域实现草业跨越发展的思路与战略实施重点。新疆草业最具扩张实力的地域首先应是天山北坡经济带铁路沿线从阜康市至乌苏市之间的区域.其次为水热资源组合优势显著、有深度开发潜力的伊犁谷地区域县市,这两类地区应得到优先发展。战略实施重点依次为:按照这两类地区各自的资源集合优势进行布局,确立其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培植龙头企业,快速完成草产业化组装;明确草业在发达农区的作用,推进农区种草养畜及草畜产品加工转化,建立持续稳定的新型土地利用制度。  相似文献   
2.
新疆草地生态安全问题、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简要介绍新疆草地生态问题的由来及现状,运用新的生态安全理论分析新疆草地生态安全时空特征,指出新疆草地生态安全问题是长期人地矛盾不断尖锐与发展演变而来。人口膨胀引起的资源环境破坏、超载过牧造成对资源的掠夺经营等,使草地稳定自协调机制破坏,草地自然生态系统由稳定走向严重危机,并引发新的牧业危机。分析指出,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需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因素。其中,绿洲区牧民定居点的综合发展水平是维护草地生态安全、实现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有:依法监理草地放牧状况、合理利用、改良与保护天然草地、高效经营人工草料基地、提高畜牧业经营水平等。依托的关键技术有:草地资源监测技术、退化草地治理及草地利用实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水平下棉花群体反射光谱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德华  李建龙  宋子健  齐家国 《作物学报》2004,30(11):1169-1172
如何确定合适的氮肥施用量及其施用时期一直是精确农业中的重要问题.有关作物氮营养状态的遥感估测,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主要是通过估测叶片中氮素的含量或积累量来诊断作物的氮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分析新疆草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据草业优先发展有关理论,提出整合资源,选择优势区域实现草业跨越发展的思路与战略实施重点。新疆草业最具扩张实力的地域首先应是天山北坡经济带铁路沿线从阜康市至乌苏市之间的区域,其次为水热资源组合优势显著、有深度开发潜力的伊犁谷地区域县市,这两类地区应得到优先发展。战略实施重点依次为:按照这两类地区各自的资源集合优势进行布局,确立其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培植龙头企业,快速完成草产业化组装;明确草业在发达农区的作用,推进农区种草养畜及草畜产品加工转化,建立持续稳定的新型土地利用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干旱区1981~2001年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气候变化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对植被也带来不同的影响,对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及植被变化的相应分析,可使我们对全球变化对干旱区的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西北干旱区1981~2001年NOAA/AVHRR数据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借助于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知识,分析了1981~2001年我国西北干旱区NDVI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1981-2001年间西北干旱区年际最大NDVI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对新疆的南、北疆来说,NDVI的变化受到年降水量、年均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比较显著,NDVI与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程度要明显比与年均温的相关程度高。甘肃内蒙古的河西走廊和青海的柴达木地区NDVI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同时这两个地区也是年降水量变化最小的地区。从而得出一个结论:降水资源是我国西北干旱区植被生长和生态建设的最重要气象因子,只有充分、合理地利用"降水"这种天然水资源才能最终实现中国西北干旱区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生态恢复综合影响评价"的部分研究结果,对项目选定的四个评价区之一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研究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研究,并以此评价退耕还林效果。利用覆盖研究区域的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解译,以便获取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历史数据,特别是大于25度坡度的LUCC以及退耕前后的LUCC数据,通过这些解译数据评价研究区域的退耕还林效果。解译后的数据显示退耕还林效果良好。选定24景跨20年(1978年至2007年)的Landsat遥感卫星图像数据,通过解译追踪研究区域LUCC历史演变,来判断退耕还林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7.
辽东湾沿海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动态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遥感信息技术和DNDC生态过程模型相结合对水稻田排放的温室气体通量进行模拟和定量估测,并分析其排放的时空动态格局。【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对覆盖辽宁省大洼县的卫星图像(Landsat TM和CBRES2)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提取研究区1988年和2005年的水稻田空间分布特征信息并计算其面积。应用DNDC模型对这两个时期进行温室气体(CO2、N2O、CH4)排放通量模拟,分析辽东湾沿海地区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动态。【结果】与1988年相比,2005年的水稻田的面积约增加7 066.2公顷。1988年整个研究区CO2、N2O和CH4排放总量分别为-1.20 Tg C、2.57×10-4 Tg N和1.4×10-2Tg C,而2005年为-0.72 Tg C、2.69×10-4 Tg N和1.7×10-2Tg C。空间分布上表现为CO2在东、南部为高吸收,中北部低吸收的特征;N2O在中东部和西部地带排放低,北部排放高的特征;CH4在中东部和西南排放高,北部和东南部地带排放低。同时,净全球增温潜势具有在2005年比1988年空间差异小的特点。【结论】人口和经济因素是影响水稻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水稻田是一个重要的CO2汇,是N2O和CH4的排放源,并且排放通量的时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