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林生物质材料基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为原料制备水凝胶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它们通过氢键、静电力及化学键合等结合方式如何制备水凝胶三维网络结构,以及这些水凝胶在生物医药、组织工程和污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工业碱木素热裂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热重分析法和热解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对工业碱木素热解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工业碱木素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工业碱木素的热解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在200℃以下的低温区和300~500℃的中温区各有1个强烈失重峰。工业碱木素热裂解产物非常复杂,Py-GC-MS分析表明,在300℃下的热解产物中,以源于工业碱木素的聚糖热解产物为主,含有一定量的低分子木素热解构产物;在450℃下的热解产物中,以木素大分子的热解构产物为主,例如各种酚类化合物、愈创木基丙酮等酮类化合物及源于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的阿魏酸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一.果胶的用途果胶属于多糖类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成份是 D——半乳糖醛酸。果胶是白色或淡黄色的非晶形粉末,无味易溶于水,微酸性。具有良好的胶凝化和乳化稳定作用。已广泛应用于轻化工业,如食品、化妆品和医药上。特别是在食品工业中,果胶是制造果酱、果冻类、婴儿食品、冰淇淋及果汁的稳定剂。如在柑桔饮料中添加低甲氧基果胶和钙,可以使饮料保持长期稳定的混浊;在固形物含量低的凝胶食品中加入果胶后可提高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秸秆中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纤维素和蛋白质之间的化学连接方式,以及碱抽提、碱性过氧化氢抽提和辅助碱抽提等3种新型半纤维素分离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农作物秸秆半纤维素分离方法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秸杆中半纤维素的结构及分离新方法综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主要介绍了秸秆中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纤维素和蛋白质之间的化学连接方式,以及碱抽提、碱性过氧化氢抽提和辅助碱抽提等3种新型半纤维素分离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农作物秸秆半纤维素分离方法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沙柳(Salix psamm ophila)与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Kom.)质量比为1∶1的混合原料的化学组成,在NaOH 18%(质量分数)、反应温度165℃、H2O23%(质量分数)、反应时间90 m in、液固比4∶1(mL∶g)的条件下降解木质素与半纤维素,分离纤维素,计算纤维素制备物的得率及粘度。采用GC、HPLC、FT-IR及13C NMR分析了纤维素制备物的特性,结果表明,碱性过氧化氢法能高效降解大部分木质素,得到的纤维素制备物中残余木质素含量较低(酚醛和酚酸总量为4.39%),纤维素纯度较高(葡萄糖含量84.68%),纤维素结晶度可能升高。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松萝属地衣植物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其化学成分主要为地衣酸和地衣多糖,地衣酸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菌、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病毒等作用,地衣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病毒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农药市场概况世界农药销售额1985年大约达138亿美元;专家们预计,今后五年里全世界的农药销售额将达到157亿美元,大约上升20亿美元。据农业化学杂志统计,全世界平均9%的农药产值用于研究和技术开发。这些研究和开发的大部分资金用于遗传工程或生物技术的研究。仅管发生了博帕尔(印度)惨案,发展  相似文献   
10.
蔗渣可再生资源的最新利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目前蔗渣废弃物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其利用改性技术制备高附加值的可再生性聚合物如:吸附剂、热塑性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同时提出了蔗渣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