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4年至2008年,在白鹤GEF项目的支持下,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于每年5月在东北松嫩平原的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黑龙江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的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的向海和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繁殖水鸟的地面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各个保护区繁殖水鸟的分布和种群动态。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本调查活动的重要目标物种。通过5年的调查,了解到松嫩平原的扎龙保护区是目前丹顶鹤最为重要的繁殖地,逾90%的繁殖丹顶鹤种群分布在扎龙保护区,但种群数量变动较大,变动幅度介于112–275只之间。良好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境是丹顶鹤的繁殖种群保持稳定和增长的首要条件。通过给湿地供水可以缓解丹顶鹤繁殖栖息地的快速退化,但科学合理的供水机制是保证丹顶鹤繁殖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我国进境植物检疫现场查验工作中,配备的工具装备还不够统一规范,难以满足复杂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容易对查验工作效能以及执法形象造成影响,开发一套适合现场查验的单兵装备十分必要。本文对太仓口岸检疫人员研发的植物检疫单兵装备进行了介绍。实践表明,该套装备有效提升了现场查验工作效率和执法形象,推进了现场执法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食品欧姆加热技术的原理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金洞林场森林经营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洞林场森林经营现状的分析,介绍其经营模式和典型经验,指出当前森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金洞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苏盐城黑嘴鸥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 2 0 0 2年夏季对江苏盐城黑嘴鸥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繁殖前期黑嘴鸥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其出现频率依次为 :取食 39 36 % ,休整 37 95 % ,运动 9 4 8% ,警戒 8 30 % ,饮水 5 0 3% ;繁殖后期黑嘴鸥成鸟的各种行为不具明显的规律性 ,其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取食 4 2 5 3% ,休整 1 4 2 1 % ,运动 1 7 6 5 % ,警戒 1 4 5 2 % ,饮水 1 0 93%。繁殖后期运动和警戒行为所花费的时间比繁殖前期显著增加 (P <0 0 0 1 ) ,休整行为显著减少 (P <0 0 0 1 ) ,导致这种差异性主要是取食地点的变化和后期的育雏行为。黑嘴鸥雌雄抱孵时间比为 1 2 4∶1。抱孵时间随孵化天数的增加而相应延长 ,一次抱孵时间最长可达到 2 0 1min。  相似文献   
6.
卫星跟踪青海湖繁殖地渔鸥的迁徙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下旬至2007年7月底,共有4只佩带卫星信号发射器(PTT)的渔鸥完成秋季和春季迁徙并返回青海湖.ARGOS公司提供的信息表明,渔鸥最早离开青海湖繁殖地的时间是8月2日,最晚在8月14日.离开青海湖后没有直接飞往越冬地,而是在青海湖周围游荡或逗留.游荡或逗留地点距离青海湖最近约200 km,最远约1 300 km,逗留时间长达80余天.4只渔鸥的越冬地点都在孟加拉湾,与青海湖间的直线距离约2 100 km.最早到达越冬地的日期是11月3日,最迟12月3日,历时81~116 d.渔鸥在孟加拉湾的居留时间长达4个月(118~149d).最早离开的日期是3月1日,最迟3月30日.最早返回青海湖的日期是3月23日,最迟4月17日.除1只以外,其他3只渔鸥的春、秋2季迁徙路线很不相同.春季迁徙历时最短只用6 d,另外3只分别历时15、18和32 d.历时32 d的渔鸥先到宁夏逗留20 d,然后再返回青海湖.结合分析春、秋2季的迁徙路线,分别确定了不同迁徙季节的主要停歇地点.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变化对繁殖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和白枕鹤(G.vipio)的影响,2007和2008年夏季我们对该区域展开了全面地面调查;同时,通过解译1986、1995、2000和2005年4个不同年份的卫星影像,获取了沼泽湿地变化信息。对比1984和2008年两次全面调查结果,发现:1)丹顶鹤的数量基本稳定,维持在300只左右;而白枕鹤的数量呈现显著增加;2)两个年份中,丹顶鹤巢窝估计大抵相当,但两种鹤近90%的巢址均分布在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3)两种鹤类逐渐集中于3个分布区:抚远三角洲、挠力河和七星河中游,以及兴凯湖湿地;而不是以前的6个分布区。1986–2005年的20年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45%。在不同经济和政策的驱动下,湿地丧失的直接原因是人类活动,将湿地逐渐转变为水田和旱地。嘟噜河和阿布沁河的鹤类消失,主要原因就是大规模的农业开发。沼泽湿地的破碎化和斑块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适宜鹤类繁殖的栖息地势必越来越少。1984–1995年间,丹顶鹤的数量呈现急剧下降;到2008年,数量基本得以恢复。这种变化主要归功于2000年以后,三江平原自然保护区体系的完善。其次,保护区的土地权属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三江、洪河、挠力河和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拥有整个三江平原80%的鹤类种群。遗憾的是,在一些省级和市级保护区境内,本次调查期间,未发现有鹤类营巢繁殖。这可能与比较高的人为活动干扰有关。最后,就自然保护区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海湖非越冬水鸟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4-9月,在不同的迁徙阶段首次在青海湖15个重要的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对水鸟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72种,隶属于7目14科.此外发现16种新记录.青海湖水鸟春季迁徙高峰期在4月下旬.不同生境水鸟的多样性也不同,砂石海滩如鸬鹚岛和二郎剑的水鸟多样性在各季节都较低,可能是由于砂石生境中食物较少的缘故.  相似文献   
9.
针对口岸进境集装箱检疫中易被忽略的冷藏集装箱的检疫问题,笔者对2010年太仓口岸进境冷藏集装箱重箱中截获的疫情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冷藏集装箱重箱携带疫情具有一定风险,提出需重视冷藏集装箱重箱的检疫工作,同时对冷藏集装箱重箱检疫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检疫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白鹤的迁徙对策与迁徙模式,甄别20年来中国境内白鹤中途停歇地的分布变化,评价不同尺度下其重要性等级,提出白鹤中途停歇地保护空缺和管理建议。【方法】利用2016—2017年10只卫星跟踪白鹤的定位数据,根据停歇天数不同将中途停歇地划分为4种类型,通过权重赋值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利用ArcGIS 10. 2的空间分析功能,绘制迁徙路线图,并开展保护空缺分析。【结果】春、秋迁徙季节白鹤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的迁徙距离、停歇次数、停歇时长、迁徙阶段长等迁徙参数均不存在差异显著性。春、秋迁徙期共识别中国境内中途停歇地62个和104个,分别属于5停歇区域中的23处和27处停歇单元。重要中途停歇地春、秋季节仅为9个和13个,包括传统的西松嫩平原的黑龙江扎龙、吉林莫莫格和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以及华北平原的黄河三角洲。新发现的有西松嫩平原的内蒙古图牧吉保护区、辽河平原的辽宁康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通辽科尔沁沙地东部湿地。重要、一般、临时中途停歇地和休整地分别有36. 4%、37. 5%、40. 7%和72. 4%位于现有保护体系之外。总之,西松嫩平原春、秋季节都是白鹤最重要的停歇地区;春季迁徙期,辽河平原次之,黄河三角洲第三;秋季迁徙期,正好相反。长江中下游平原秋季比春季重要,大兴安岭地区春季比秋季重要。【结论】白鹤春、秋迁徙均符合能量消耗最小对策,迁徙路线呈现"8"字形,中国东北西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是其狭窄迁徙通道的瓶颈位置。白鹤的迁徙模式为兼性迁徙,在食物匮乏的迁徙节段上采用蹦跳式迁徙,而在食物丰富的迁徙节段上采用轻跳式迁徙。近20年来,白鹤在中国境内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辽河三角洲已不再是白鹤重要中途停歇地,但位于西辽河平原的科尔沁沙地东部是其新发现的重要停歇区域。为确保白鹤的迁徙安全和长久生存,建议对已建保护区的周边重要中途停歇地,依托现有保护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对湿地面积小而分散的重要停歇地,如科尔沁沙地东部湿地,建议成立保护小区;对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些停歇地和休整地,构建跨部门和跨区域的联合保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