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8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20篇
综合类   6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植物抗寒性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徐燕  薛立  屈明 《林业科学》2007,43(4):88-94
综述植物在冷驯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环境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主要与光诱导、温湿度以及气候的变化有关.植物表面形成冰层会引起植物的无氧呼吸,导致植物受害;光抑制诱导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导致植物光合系统的退化,抗寒能力下降,而短日照诱导植物休眠,有利于植物抗寒.光敏色素则被认为是启动冷驯化的光受体;植物通过冷驯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病原体相关蛋白的合成,以增强对低温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气候的变化使植物遭受了更大的冷伤害风险.微管最初遇冷时部分的解体可以有效诱导植物抗寒性;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植物体内糖、脯氨酸、多胺等内含物含量上升.植物休眠状态中的生理变化(种子的休眠、芽的休眠)与ABA敏感性的差异有关.对植物抗寒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COR基因的表达对于植物抗寒性和冷驯化是十分关键的;与气候梯度有关的基因梯度的分布说明寒冷地区的树种更为抗寒;多表型性状的数量性状分析,为重要的农艺性状标记辅助选择(MAS)提供基础.对植物抗寒过程中的信号转导进行研究发现,Ca2 是低温下参与调节冷驯化应答机制中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的第二信使.未来植物抗寒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信号转导和基因调节,低温抗性的遗传学和遗传应用及代谢组学,气候变化对于植物抗寒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常绿和落叶阔叶树叶中N和P的变化及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立  罗山 《林业科学研究》2003,16(2):166-170
从叶完全展开到生长季结束对常绿阔叶树种铁冬青、红楠和海桐及落叶阔叶树种日本朴、银杏和木叶的N和P浓度进行了定期测定。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树种新叶的N和P浓度从5—7月急剧下降,然后小幅波动,而老叶的N和P浓度变化缓慢。落叶阔叶树种的N和P浓度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明显下降。大多数树种的P转移率大于N转移率。常绿阔叶树种的N和P的转移率大于落叶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工气候箱的方法,测定了低温胁迫下葛藤Pueraria lobata、假连翘Duranta repens、老鸭嘴Thunbergia erecta和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e幼苗的荧光参数,以便为筛选抗寒种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4种幼苗的最大荧光(F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PSII实际光量子效率Y(II)逐渐下降,非光化学淬灭(NPQ)先上升后下降,PSII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和PSII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逐渐升高。经过24 h自然恢复,4种幼苗的Fm均恢复到对照水平,ETR有所回升,Y(NPQ)恢复到显著高于对照水平;葛藤、老鸭嘴和台湾相思的NPQ保持稳定,假连翘的NPQ有所下降;假连翘和台湾相思的Y(II)恢复到对照水平,葛藤、假连翘和台湾相思幼苗的Y(NO)恢复到对照水平。对荧光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4种幼苗的抗寒顺序为台湾相思>假连翘>葛藤>老鸭嘴。  相似文献   
4.
5.
适地适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适地适树的概念、途径,及近年来我国在适地适树的决策方法、判断标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2月龄袋装麻楝实生苗为材料,用0、100、500和1 000 mg.L-1稀土喷液施麻楝幼苗,后置于3℃人工气候箱低温处理1~7 d,考察其膜稳定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含量等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稀土对麻楝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和100 mg.L-1稀土低温各天数后的相对电导率显著大于0 d,500和1 000 mg.L-1处理的显著小于0 d。各稀土浓度处理的幼苗脯氨酸含量都显著大于0 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小于0 d,叶绿素含量多大于0 d。0和1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丙二醛含量大于0 d或与0 d无显著差异。500和1 0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各低温天数的丙二醛含量与0 d相近或小于0 d。0 mg.L-1稀土处理后,幼苗各天数的SOD活性显著小于0 d,100 mg.L-1处理的波动,500和1 000 mg.L-1处理的各天数的SOD活性与0 d的差异不显著。可见,在低温胁迫下,500和1 000 mg.L-1的稀土处理能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稳定麻楝幼苗细胞膜稳定性,从而增强麻楝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汽车数量的急骤增加,继之而来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交通事故的发生。据统计,七十年代里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达30万之多,每年受车祸伤害的达一千万人。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涉及人的伤亡,为许多家庭带来不幸,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原因,对于预防和减免事故的发生,搞好新形势下的交通安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现以地处大兴岭北坡的塔河林区为例进  相似文献   
8.
以麻楝袋装实生苗为材料,叶面喷洒稀土后放入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处理,测定其生理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浓度稀土对幼苗抗寒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0~3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波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为下降,叶绿素含量保持稳定,SOD活性和MDA含量多保持稳定.500~1000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相对电导率下降,脯氨酸含量小幅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保持稳定或小幅下降,叶绿素含量普遍小幅增加,SOD活性多保持稳定,MDA含量减少或保持稳定,表明高浓度稀土处理有效提高了苗木的抗寒能力.用主成分分析对各浓度稀土处理的幼苗抗寒性进行评价,得出处理幼苗的稀土浓度对幼苗抗寒排序为1500mg·L-1>1 000 mg·L-1>700 mg·L-1>500 mg·L-1>300 mg·L-1> 100 mg·L-1>50 mg·L-1>0 mg·L-1.  相似文献   
9.
淹水胁迫对南五味子和海南红豆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五味子和海南红豆的1年生实生苗在不同淹水时间下的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时间的持续,南五味子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小幅波动后升高,而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先降后升,至淹水20 d时各指标均高于对照;海南红豆幼苗的Pn、Gs、Ci、Tr先降后升,至淹水20 d没有恢复到对照水平;2种幼苗的气孔限制值(Ls)均为先升高后下降;南五味子和海南红豆都有一定的抗涝性,前者具有更强的耐淹水能力。  相似文献   
10.
韶关地区6种阔叶树种幼林的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年生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山杜英(Elaeocar pus sylvestris)、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和乐昌含笑(Michelia cha pensis)的幼林凋落物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地的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乳源木莲林地>乐昌含笑林地>大叶女贞林地>观光木林地>樟树林地>山杜英林地.林地凋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呈现观光木林地>乳源木莲林地>乐昌含笑林地>樟树林地>山杜英林地>大叶女贞林地.凋落物持水量和浸泡时间的关系及凋落物持水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按照对数方程变化,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按照负指数方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