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林业   33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小黑杨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西部六个县区60块小黑杨标准地解析木资料的整理分析,经计算机反复筛选,得到小黑杨一元材积模型和二元材积模型,进一步得到适用于我省西部地区的小黑杨一元材积表及二元材积表,且精度均达到所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齐齐哈尔地区与种源地气候条件比较基础上,进行了钻天松的引种,并针对其种子繁殖后代变异较大的特点,开展了用樟子松作砧木进行嫁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齐齐哈尔地区引种钻天松是可行的。为了尽快培育大量的钻天松苗木,可以用樟子松3年生容器苗作砧木,采集1年生钻天松嫩枝进行嫁接,平均嫁接成活率为73.5%。  相似文献   
3.
介绍山新杨组培育苗中简化培养方法,其中用果酱瓶部分代替三角烧瓶,过滤水部分代替蒸馏水,蛭石、草炭土、珍珠岩混合培养基代替琼脂培养基生根等方法使山新杨育苗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山新杨组培育苗的生产工艺流程,对山新杨组培育苗的成本构成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嫩江沙地生态经济型沙地治理模式建设,充分发挥了当地生态经济效益高树种的优良特性,并通过林农间种、以耕带抚措施促进了林木生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项研究表明,林网内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较旷野增加18.92%—50.78%,产量提高20—39%;影响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是作物层的CO_2浓度、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和叶面温度;林网内作物层的CO_2浓度较旷野平均增加17—72PPm,可以说林网对农作物具有一定的CO_2施肥作用,林网还有增加气温和叶面温度的作用。综合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防护林体系内农作物的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7.
摘 要:以钻天松侧枝顶芽作为繁殖材料,通过不同消毒剂处理试验,不同生长激素对外殖体愈伤组织形成的诱导,初步建立无菌系。结果表明:0.1%HgCl2 消毒时间最好为9 min;时间短,污染率高;时间过长会导致芽中毒而成活率下降。诱导钻天松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1/2MS+ 6BA0. 2mg·L-1 + NAA0. 5mg·L-1 +IBA0.2mg·L-1,低浓度的6BA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音河乡农田防护林胁地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对甘南县音河乡的农防林胁地及根系分布状况调查,经分析整理得出杨树林带、两松(落叶松、樟子松)林带的根系分布状况及减产率等量化指标,指出了不同树种林带的胁地范围、减产率及对农作物的主要副作用,同时对林带优化前后的效益进行了估算,为防护林优化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音河模式区的林农牧生态系统能量流分析,从能量流角度来分析农林牧结构,指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是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理论在防护林体系效益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兴胜村防护林体系多年实际调查资料,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体系的立木蓄积年增长率和立木蓄积量分别进行了建模和预测,并根据出材率和木材价格估算,得到该体系木材产值的预测区间和预测值,为防护林体系效益估算和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