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赵晋山  王迪  金灿秀 《河北渔业》2007,(10):30-31,37
近年来,随着黄颡鱼养殖的不断发展,黄颡鱼苗种的供应日趋紧张.为了解决和突破这一制约黄颡鱼养殖的"瓶颈"问题,生产更多更优质的黄颡鱼苗种,保证黄颡鱼养殖稳步而快速的发展,对黄颡鱼的人工催产繁殖各地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玉溪市通海县于2019年4月8日在河西镇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以来,该虫对全县的玉米生产造成极大威胁,尤其对甜脆玉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文章总结草地贪夜蛾在甜脆玉米的发生规律、防控措施,以期为种植鲜食玉米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剑叶青绿,谷穗金黄,禾苗直立。一种香型超级中稻新品种“培两优慈四”示范现场观摩会在湖南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基地隆重召开。2004年9月30日,来自广西、四川、江西、湖北、安徽、湖南等省近千名专家、农技人员以及经销商汇聚迎丰桥镇,现场观摩该品种在大田中的实际表现。一时间,只见人头攒动,一些人冲进田间,认真查看、测产;一些人站在田埂、地头议论纷纷;一些人手持照相机,咔嚓咔嚓照个不停;一些人手拿稻穗,近似贪婪地把玩着。好谷!好稻!好种!各种各样的感叹声、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当资阳区农业局副局长杨义辉宣布…  相似文献   
4.
金灿  夏仲炎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1):45-47,51
本试验通过对粳稻D9055株形、产量结构等高产性能的观测和高产建成过程的统计分析,提出高产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3年生极矮化突变体及嫁接当年幼苗为试材,分别用生长调节物质GA3、BR、IAA、PP333处理极矮化种质,比较其生长情况,分析极矮化突变体对生长调节物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外源PP333处理显著抑制梨极矮化突变体的生长,即极矮化种质对外源PP333敏感,外源GA处理在总的生长量上与对照没有差异,但阶段性生长量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表明对外源GA敏感,可能属于GA缺陷型。  相似文献   
6.
7.
以梨极矮化突变体和苹果梨为试材,应用RT-PCR技术对GA20ox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梨极矮化突变体和苹果梨GA20-氧化酶基因,依次命名为PuGA20ox和PbGA20ox,其全长均为1 179bp,分别包含1个完整编码392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ORF);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梨矮化突变体和GA20-氧化酶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1997年和龙市芦果镇驰马台村的烤烟生产与其它地方一样,遭受了前期涝、中期旱、后期风灾、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是,由于采取了科学的种烟方法,即选种优良品种“吉烟七号”,全部实行地膜覆盖栽培,科学施肥,保证合理的群体结构,彻底打顶抹杈,成熟采收,科学...  相似文献   
9.
‘苹果梨’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剑  曹后男  宗成文  金灿  刘淼 《果树学报》2012,(5):800-803,965
【目的】为了给梨转基因研究提供稳定、高效的离体再生体系,【方法】以‘苹果梨’为试材,NN69作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暗培养时间及外植体类型等因素对其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筛选出较适合‘苹果梨’不定芽分化的培养条件。【结果】结果表明,较适合‘苹果梨’分化的外植体为继代4次以上(含4次)的组培苗叶片,适宜分化的培养基为NN69+1.5 mg.L-1TDZ+0.4 mg.L-1NAA,结合20 d的暗培养,再生频率达到71.00%,平均再生芽数为2.21。【结论】影响‘苹果梨’离体叶片再生的最关键因素是外植体的继代次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猪粪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肥料化、能源化及饲料化等,总结了我国猪粪资源化利用在资金、设备及工程建设、环境、人员和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对我国猪粪资源化利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