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日益突出,作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课题—生物多样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广东省2012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1/8样地资料为数据源,对广东省森林群落优势科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里共有899种植物,隶属于154科493属,其中禾本科(主要集中在草本层)为第一大科,包括45属;分布区类型以泛亚热带分布、世界分布和北温带到亚热带分布为主;从不同气候区森林群落垂直分布来看,中亚热带、南亚热带乔木层优势科分别以杉科和松科为主,灌木层、草本层均以蔷薇科和禾本科为主,北热带乔木层桃金娘科占绝对优势,灌木层优势科植被以马鞭草科和桃金娘科为主,而草本层则以禾本科为主;从优势科在相对显著度、相对多度和相对频度的分布特点来看,不同的植物科在广东省森林群落中的分布格局存在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根据定位观测的数据,探讨了杉木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其分解过程中碳素释放率.结果表明,14~16年生杉木人工林平均每年约有1 201.24 kg*hm-2凋落物,其中以针叶为最多,占凋落物总量的69.8%,其次是小枝,占24.54%,落果和其它碎屑物质仅占5.63%.不同组分的碳素含量高低顺序排列为:针叶>落果>碎屑>枯枝,变异系数在3.36%~8.24%之间.针叶、枯枝的碳素含量均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而其释放率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针叶中碳素的释放速率明显高于枯枝中碳素的释放速率.凋落物中碳素的释放规律与总干物质的分解速度并不完全一致.杉木人工林年凋落物碳素释放量约为149.25 kg·hm-2a-1,占凋落时碳素量(548.24 kg·hm-2a-1)的27.22%.经一年的分解后,针叶释放碳素量为120.12 kg·hm-2a-1,占总释放量的81.03%,枯枝、落果及其它碎屑释放碳素量为29.13 kg·hm-2a-1,占总释放量的18.97%.  相似文献   
3.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国有林场的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样地内,用等距离布点法采集土壤和凋落物样品,分析常绿阔叶林内土壤(0-30 cm)、凋落物和腐殖质层的磷素(P)含量,研究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壤全P和有效P与海拔、凹凸度、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全P含量和腐殖质层全P含量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全P和有效P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土壤(0-30 cm)全P含量范围为0.200-0.402 g/kg,有效P含量为2.2-6.7 mg/kg。林地土壤全P含量呈条带状的梯度变化,高值区出现在海拔较低的沟谷洼地,低值出现在山脊地带;有效P含量则呈斑块状分布,无明显分布规律。林地土壤全P含量与海拔和凹凸度均具有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全P含量及腐殖质层全P含量对其影响不显著。土壤有效P含量受地形因子的影响较小,其与凋落物生物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腐殖质层全P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中亚热带地区几个树种树干茎流的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湖南株洲22~25年生的樟树、火炬松、槲栎、醉香含笑4个树种树干茎流及林外大气降水中N、P、SiO2、K、Ca、Mg、Cu、Zn、和Mn 9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各元素各月平均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NH4-N>SiO2>Zn>K>NO3-N>Mg>Fe>Mn>P>Cu;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树干茎流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季节动态变化,相对于大气降水,大多数元素含量增加;不同树种间树干茎流养分特征表现不同,按总含量值排序依次为火炬松、槲栎、樟树、醉香含笑;不同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对含量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别,NH4-N、Ca、K、SiO2含量最高,Mg、NO3-N、Zn、Mn含量居中,P、Fe、Cu含量最低.与大气降水相比,4个树种茎流共同表现为,Cu的含量变化较小,其它元素含量均有较大的变化,其中樟树茎流中Zn,SiO2,Fe,Cu;火炬松、槲栎茎流中Zn,Fe;醉香含笑茎流中Zn为负淋洗,4个树种对Zn的负淋洗表现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生态桔园建设及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我国加入“WTO”和由于环境污染 ,果农不良栽培使许多果品成了有公害食品的新的情况下 ,运用生态学 ,生物学和系统工程学原理 ,高标准建设生态桔园 ,实行柑桔无公害栽培 ,开发柑桔绿色食品 ,就成了当今果品开发的必然选择。为此 ,我们以湖南柑桔主产区的东江库区为试验基地 ,按《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纲要》进行了大气、水质、土壤三大环境因子的监测评价 ,提出了桔园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此基础上研究解决了柑桔无公害栽培及绿色食品开发的配套技术 ,从而开发出了深受消费者欢迎并获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国家绿色食品证书的优质创汇果品 ,实现了生态环境和柑桔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经营方式的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为对照,研究了杉木人工林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氮、C/N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异表现为:0~15 cm土层(20.6 g·kg-1)>15~30 cm土层(17.1 g·kg-1)>30~45 cm土层(12.4 g·kg-1)>45~60 cm土层(9.8 g·kg-1)>60~75 cm土层(8.2 g·kg-1),3种不同经营方式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依大小顺序排列为:杉木林地(13.6 g·kg-1)>经济林地(12.3 g·kg-1)>农用后撂荒地(11.0 g·kg-1).杉木人工林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pH值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0.40,与土壤全氮、C/N比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和r≥0.87.图2表2参1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