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草莓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浆果树种,在其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多种病虫害侵扰,叶螨是其中主要害虫之一。文章概述了草莓叶螨的种类和发生特点,综述了目前主要防治措施及研究现状,并针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草莓病虫害尤其是叶螨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试验苗木为苗圃的同一批苗木,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苗高(23.5±1.07)cm、地径(8.34±0.56)mm,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苗高(25.2±1.23)cm、地径(7.42±0.60)mm;试验土壤为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相邻的并且立地条件相似的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纯林、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纯林、邻近次生林(为对照)样地表层0~20 cm的土壤;于2019年5月7日将风干后的土壤装入高17.3 cm、上径19 cm、底径14.2 cm的塑料花盆中,每种林分土壤各装48盆,分别栽植胡桃楸、水曲柳各24盆,共144盆;总计12个处理,3种土壤×2个树种苗木×2种光照处理(全光、60%全光).试验在尚志市帽儿山镇东北林业大学林场苗圃进行,测定苗高、地径、苗木生物量、苗木氮磷钾积累量、土壤养分,分析全光和60%全光环境的落叶松和红松纯林土壤对胡桃楸、水曲柳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光照条件,胡桃楸苗高和生物量,在红松林土壤栽植的显著低于在次生林土壤栽植的(生物量,全光降低39.5%、遮阴降低52.5%).全光条件,水曲柳苗高、地径生长量,在红松林土壤栽植的显著低于在次生林土壤栽植的;遮阴时,水曲柳生物量,在红松林土壤栽植的比在次生林土壤栽植的降低41.9%.两种光照条件,胡桃楸氮、钾积累量,在红松林土壤栽植的均显著低于在次生林土壤栽植的;遮阴时,水曲柳氮、钾积累量,在红松林土壤栽植的显著低于在次生林土壤栽植的.全光条件,红松林土壤栽植的两树种苗木冠根比最低;遮荫时则相反.红松针叶纯林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比次生林土壤低,限制了两树种苗木生长,且60%全光加剧其土壤养分对苗木生长限制.落叶松林土壤未限制两树种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3.
人工林精准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肥是实现人工林速生丰产的重要手段,合理施肥可以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土壤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同时减少环境负效应。人工林精准施肥是以农业精准施肥为基础形成的营林应用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林地管理单元精准划分、林地营养精准诊断、精准施肥及施肥效应精准检验。精准施肥技术在农业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应用到人工林上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文中结合农林业施肥研究现状,分析实现人工林精准施肥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人工林精准施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抚育间伐对水曲柳天然林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五常市冲河林场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中龄天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弱度间伐(株数强度13%) 5 a后林分生长、群落结构、植物多样性、更新状况。结果表明:(1)弱度间伐5 a后,林分平均胸径显著增加(P<0.05),树高等其它生长指标及水曲柳林木生长未发生显著变化。(2)未间伐林分乔木群落径级结构呈近倒"J"型分布,中、小径级(0<胸径(d)≤24 cm)个体数约占总数的83%;间伐林分径级结构呈近正态分布,小径级个体数明显减少,中径级个体数增加为总数的60%;水曲柳种群间伐与对照样地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均呈近正态分布,均缺乏第I径级和第I高度级个体,种群更新能力较弱。(3)间伐林分乔木层优势种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但水曲柳重要值有较大幅度增加;灌木和草本层植物种数分别增加3种和9种;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灌木层和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呈增加趋势,草本层增加幅度大于灌木层。弱度抚育间伐显著促进了水曲柳天然林林木的径向生长,中径级林木比例明显增加,提高了植物多样性,但对水曲柳种群更新影响有限,小径级幼树数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天然更新不良,建议结合森林经营需求提高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5.
土壤无脊椎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分解者,在凋落物分解的不同时期其群落结构会对凋落物分解产生影响。通过采用不同孔径(0.01、2.00、4.00 mm)凋落物分解袋法,探究了在不同时期(土壤冻结前期、土壤冻结期、生长期)落叶松(Larix gmelinii)、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纯林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凋落物分解率、养分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组成受凋落物类型影响。水曲柳林凋落物袋内土壤无脊椎动物优势类群是甲螨亚目(Oribatida)、线蚓科(Enchytraeidae)、棘虫兆科(Onychiuridae),落叶松林优势类群是甲螨亚目(Oribatida)、棘虫兆科(Onychiuridae)。水曲柳林无脊椎动物个体数、多样性高于落叶松林。土壤无脊椎动物功能类群结构随凋落物分解进程发生变化,且土壤无脊椎动物功能类群与凋落物分解率显著相关(P<0.05)。水曲柳林凋落物分解率大于落叶松林。土壤无脊椎动物对凋落物分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大型、中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大于中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