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29篇
  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种牧草叶表面微细构造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于卓  SAIGA  Suguru 《中国草地》2001,23(5):1-7
用递真空扫描电镜技术和能量分散型X射线(EDX)分析方法研究了12种多年生牧草叶表面的微细构造。结果表明,每种草叶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各自独特的微细构造,草种间差异明显;将扫描电镜图片贮存在高密度光盘内,建立各草种叶表面的微细特征图像库,对生育初期牧草种的识别及其分类极为有用;蒙古冰草叶背面的白色乳突状结构、新麦草叶正面的白色砖块状结构及其叶背面的白色披针状结构都是由硅质成分积累而成的特殊构造。  相似文献   
2.
北疆苜蓿属植物繁育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位酶技术,对北疆苜蓿属植物种群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疆苜蓿属植物种群为外繁育系统,黄花苜蓿、多变苜蓿、紫花苜蓿基因组成中杂合体过多,均保持较低的自交结实率。参试苜蓿属植物表现某种程度的内繁育衰退现象,地理或生殖隔离等因素可能是导致个别种群出现内繁育衰退现象的原因之一。对北疆苜蓿属遗传资源保护时,既要选择遗传基础丰富的种和种群以保持最多的遗传变异,还要注意选择具有不同等位的种群以保持原有的基因和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3.
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F1代的生物学及农艺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亲本野大麦生长发育节律较快,较早地开花结实,果后营养期较长,生育期74d,生长天数达206d,具有很强的分蘖能力;披碱草生长发育节律较慢,生育期124d,生长天数193d;杂种F1的生长天数介于双亲之间,生长动态偏向亲本披碱草,分蘖能力介于双亲之间;BC1F1代生长发育节律较F1代提早,不同株系生长天数不同,生长动态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分蘖能力有较大的变异。杂种F1代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BC1F1代产草量较F1代有所降低,不同株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上,BC1F1代的生产性能倾向于轮回亲本野大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干旱胁迫下蒙古冰草的根系特征和耐旱特性,本试验采用盆栽断水的方式对蒙古冰草进行模拟土壤干旱胁迫处理,测定根系长度、表面积、根尖数和体积4个特征指标和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3个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蒙古冰草根系的长度、表面积、根尖数、体积有增加趋势,干旱胁迫10d时其均达到最大,且根长和根尖数较对照(ck)分别增长了33.55%和78.88%,之后各指标均逐渐下降;细胞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均有增加的趋势,干旱胁迫10d后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积累则变缓.  相似文献   
5.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产于内蒙古通辽、包头与巴彦淖尔的罗布麻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筛选出的4对适宜引物组合共扩增出5 359个AFLP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 889个,多态性位点比率高达91.22%;产于通辽地区的罗布麻遗传变异较大,与包头和巴彦淖尔两地的罗布麻亲缘关系较远,而包头与巴彦淖尔两地间的罗布麻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聚类结果与材料的来源地有一定相关性,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地区间的遗传背景及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高丹草低氢氰酸含量及产量等重要性状进行QTL定位,构建其AFLP分子遗传连锁图谱,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杂种F2代305个分离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先从供试AFLP引物中筛选适宜引物对,再用这些引物对对其供测群体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原始数据,利用Join Map 3.0作图软件进行高丹草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结果】从113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25对多态性丰富、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适宜引物,对高丹草F2分离群体305个单株的基因组DNA扩增,得到444个AFLP分子标记位点,据此构建的高丹草遗传图谱包含10个连锁群,覆盖的基因组总长度为1 468.12cM,各连锁群的长度变幅为114.24~189.34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3.38cM。【结论】成功构建了一张密度较高的高丹草分子遗传连锁图谱。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后期冰草抗旱耐寒基因筛选及QTL图位克隆搭建平台,并为产量及相关性状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以航道冰草和蒙古冰草为亲本,杂交加倍后随机选取180个F2分离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进行四倍体杂交冰草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结果表明,构建的图谱包含475个标记(240个SRAP标记和235个SSR标记),分布于14个连锁群,图谱全长为1 592.7 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3.35 cM,各连锁群长度范围为67.6~145.2 cM。该图谱密度较高、标记位点分布均匀且连锁群更加饱满。  相似文献   
8.
曹善茂  高雪  于卓 《河北渔业》2014,(6):1-5,24
通过试验生态学方法,采用静水系统,对我国北方常见的污损生物匍茎草苔虫(Bugula stolonifera Ryland,1960)排氨率进行了初研究,主要包括匍茎草苔虫在饥饿状态下,温度对其排氨率的影响;温度和盐度交互作用对其排氨率的影响;温度和pH交互作用对其排氨率的影响。为预防控制海洋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正常生长存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更深一步规划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一定的基础科学依据。具体试验结果为:1.温度对匍茎草苔虫的排氨率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在12~27℃范围内,呈1个峰值变化,在24℃时其排氨率达到最高值;2.温度与盐度的交互作用对其排氨率有显著的影响,在12~27℃条件下,盐度在16‰~40‰范围内,呈1个峰值变化,在盐度32‰时其排氨率达到最高值;3.温度与pH的交互作用对其排氨率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在12~27℃条件下,pH在5~10范围内,呈1个峰值变化,在pH为8时其排氨率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9.
沙冬青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孙祥  于卓 《干旱区研究》1994,11(1):53-56
沙冬青为轴根冬植物,主根粗壮,侧根发达。根系分布与土壤基质条件密切相关,基主体部分集中在0-30cm土层内,根瘤位于侧根末端。冠幅平均为0.76m^2的沙冬青,单株平均根系干重231.6g,体积411.1cm^3、表面积13775cm^2。  相似文献   
10.
静电处理对两种固沙饲用灌木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的影响史绣华,于卓,肖剑林,郑瑞生(内蒙古林学院呼和浩待)(内蒙古大学物理系呼和浩特市)前言静电处理甜菜、大麦、水稻等植物种子后,其生物效应十分显著[1.2.3],但找出适宜静电剂量尚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本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