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莉  余文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75-3076
分析水库移民贫困的不同影响因素,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岭回归模型,寻找造成移民贫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文化技能、环境适应性、经济基础与移民经济收入呈正相关,年龄、思想惰性、受排挤程度与移民经济收入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制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弃传统的综述框架,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农地流转障碍、制度创新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我国被征地农民安置方式的演变过程,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安置进行了辨析;通过分析江苏省制定出台的《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办法》,即93号令的政策优势,发现其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人口确认、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安置补助费的划拨以及社会保障内容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从而提出了调整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数量的计算方式、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沟通协商机制、优化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案以及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动迁成本越来越高,周期越来越长,矛盾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已经成为制约新一轮旧区改造的“瓶颈”问题。本文拟客观分析动拆迁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突破口,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燃烧理论”这一理论工具并借鉴中国华西村和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经验得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从农民主体入手,充分利用中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改变农民精神贫困、依赖懒惰的思想状态,激发、点燃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6.
保护耕地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本文首先指出了耕地保护与城市化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耕地保护与城市化进程对土地需求之间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土地双置换正逐渐成为东部沿海地区推进城镇一体化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一种新模式。土地双置换主体是村民,其土地双置换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村民是否能够很好的适应置换后的新环境。结合江苏省无锡市土地双置换的实施状况,对农村土地置换实施的基本情况、村民的适应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探讨增强村民拆村入社适应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水利设施工程的不断兴建,老的移民安置条例由于其补偿标准偏低、移民安置程序不规范,已不能适应我国现实情况的需要。采用对比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新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以下简称〈移民条例〉)的异同进行比较,从新《移民条例》的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征地标准、后期扶持、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其优于旧《移民条例》的方面,显示其与时俱进、以人为本,适应社会发展的特征。同时,也指出了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胡白如  余文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314-10315
分析了水库移民过程的实质,认为水库移民过程是一个经济交换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在政府—移民的经济交换场域中政府权力运作策略,即政府通过资源共济、关系网络的运用、规则的制定、正向意识的传输4项权力顺利实现移民补偿工作。  相似文献   
10.
韩国新村运动创造了享誉世界的“江汉奇迹”。其对国民的精神激励机制、建立由上至下、严密高效的组织机构,培养新村建设带头人和完善的新村教育及农协组织等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