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覆盖下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积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还田有机物在地膜覆盖下的分解略高于露地栽培,腐殖化系数为0.17~0.41,土壤有机质的年亩矿化量为92~164kg.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高于不施肥、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尤其是未经分解的有机物,适量配施化肥,明显优于等氮量的腐熟有机肥.为此,要重新组合农业措施.以调整土壤有机质分解与积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山西省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4—1985年,对山西省三大区、八亚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养分的投入、产出及效益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随着农田肥料结构变化,农田养分的产投效益和经济效益降低.氮素亏损较大,磷素次之,钾素基本平衡;有机肥仍是提供磷钾素的主要来源;同时提出调整农田肥料结构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秸杆对北方耕地土壤有机碳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由于悬架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时经常遇到参数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建立的模型精度不高,使得基于该模型的研究缺乏实际参考意义。利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对悬架模型进行试验设计并进行仿真分析,筛选出对目标参数影响较大的试验因素,同时对仿真的结果进行线性拟合,分析所选择试验因素与响应之间的相关性。最后根据响应值与目标值的差值,结合试验因子对响应值的影响程度,对所挑选出的试验因素进行修改,完成对悬架模型的调校。  相似文献   
6.
肥料氮在塑膜覆盖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塑膜覆盖生态系统中肥料氮的循环。结果表明,在覆盖及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氮的18.56%被第一季玉米所吸收,59.09%残留在土壤中。第二季小麦和第三季夏谷又分别回收秸秆氮4.0%和2.9%。玉米对硫酸铵氮的利用率为38.4%,其中15.8%分布在茎叶和根茬中,参与养分再循环,但氮素损失大,接近施肥量的50%。残留在土壤中的秸秆氨3.4%存在于未分解的秸秆中,3.5%移动到土壤下层(30~50cm),45.8%与土壤矿物结合。化肥氮残留很少,大部分进入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而部分土壤氮被活化。  相似文献   
7.
获悉文章华老师创作的23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农垦春秋》,即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真让我欣喜万分。我是农垦二代,长期从事宣传工作,坚持宣传农垦精神,积极主张创建湖南农垦博物馆。2012年初夏,该主张终于得到中共益阳市委大力支持,区委成立了大通湖区研究挖掘整理农垦文化领导小组,下设农垦文化办公室,申报筹建农垦公园与湖南农垦博物馆。农垦文化工作轰轰烈烈搞起来了,老农垦奔走相告,一片赞好。  相似文献   
8.
西瓜施用腐殖酸复合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腐殖酸肥料一直为学术界所褒贬不一,生产应用中也是几起几落。为了扩大肥源,增加肥料品种,正确反映腐殖酸肥料的肥效,我们于1987—1988年采用山西省腐殖酸实验工厂生产的腐殖酸复合肥,在西瓜上进行了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9.
有机肥养分在农田中的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肥养分在农田中的生态效应,阐明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和有机肥在持续农业中的作用。证明有机肥是土壤钾的重要来源,施用有机肥对于缓解氮磷钾比例失衡有重要作用;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提高有机氮的利用率,有机氮的利用率可达1808%~1936%,减少损失率达1420%~1571%;有机无机肥配施比单施有机肥或单施化肥玉米产量都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本实验分别采用物理、化学、物理与化学联合三种预处理方式对水稻秸秆处理后厌氧发酵,测定各组的产气量并分析产气变化趋势,比较得出产气效果较好的秸秆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三种预处理方法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水稻秸秆产沼气的能力。比较来看,联合处理略强于化学处理,明显强于物理处理,其中,联合4%的处理效果最理想,总产气量相对于对照组提高了114.4%,发酵启动时间缩短了5d,最大日产气量提高了10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