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9篇
  30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施钾量对超高产早稻品种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高产水稻品种陆两优996和淦鑫203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其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显著提高双季早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增加生物产量、促进茎鞘物质运转,提高抽穗期剑叶的气-叶温差和颖花伤流量,降低抽穗后的根系活力衰退值。施钾量与倒1节间大维管束数、茎秆抗折力和稻米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施钾提高了陆两优996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但降低了淦鑫203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施钾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2.
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于2005~2006年在双季稻田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水稻根干重低于翻耕移栽稻,根系绝大部分分布在表层土壤,根系活力比翻耕处理的高,分蘖时间比翻耕移栽的早而比翻耕抛秧的迟;每公顷有效穗数略低于翻耕抛秧而高于翻耕移栽,结实率高于翻耕处理。随着免耕次数的增加,各处理产量基本持平;免耕1年有利于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免耕有利于土壤养分在表层土壤富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紫云英和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以中嘉早17和五优662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等量氮磷钾养分施用条件下,研究单施NPK化肥(F)、紫云英(早稻基肥)+NPK化肥(G)、紫云英(早稻基肥)+稻草(晚稻基肥)+NPK化肥(GS)、稻草(早、晚稻基肥)+NPK化肥(S)4个处理对双季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硅和水溶性硅养分含量及容重、总孔隙度、pH、交换性酸、CEC、盐基饱和度的影响。【结果】4个处理早稻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稻产量处理S、GS、G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处理F,增幅为9.4%~11.8%(P0.05)。早、晚稻结实率处理S、GS、G较处理F增幅分别为5.4%~8.8%(P0.05)和7.1%~13.9%(P0.05)。土壤容重处理GS、S显著低于处理F、G,而总孔隙度则相反。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硅含量处理G、GS、S较处理F增幅分别为10.5%~30.4%(P0.05)、18.0%~25.7%(P0.05)、18.0%~37.1%(P0.05)和35.8%~60.2%(P0.05),而速效钾和水溶性硅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pH值,处理S、GS与G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处理F,增幅分别为7.4%(P0.05)、5.4%(P0.05)和3.7%。交换性酸处理S、GS和G均显著高于处理F,增幅为51.6%~118.0%(P0.05)。CEC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S、GS、G、F,而盐基饱和度处理F显著高于处理G、GS和S,增幅为9.2%~17.0%(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与有效硅含量均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 9、0.973 2~*和0.991 1~*。土壤pH、交换性酸和CEC与有效硅含量均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 0~*、0.950 9~*和0.989 5~*。【结论】早稻紫云英还田结合晚稻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水稻周年产量。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耕地土壤pH值和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养分和pH值的分级标准,对2014年江西省5个不同区域(赣南、赣北、赣中、赣西、赣东北)的94个县(市)具有代表性的4 188个耕地土壤的养分和pH值的测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明江西省耕地土壤养分及pH状况。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土壤pH值平均为5.3,偏酸性;赣南、赣北耕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8.5、25.8 g/kg,属中等水平,而赣中、赣西和赣东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31.9、33.9、31.1 g/kg,属较丰富水平;赣南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均值为144.4 mg/kg,属较丰富水平,其他4个区域的均值均高于150 mg/kg,属丰富水平;赣南、赣中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1.8、21.6 mg/kg,属较丰富水平,其他3个区域的属中等水平;5个区域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均值均在50~100 mg/kg,属较缺乏水平。可见,江西省耕地土壤酸化严重,养分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影响杂交早稻免耕抛栽立苗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四个不同因素对杂交早稻免耕抛栽立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浅水(1cm左右)抛栽、短秧龄(20d)抛栽和前期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扎根立苗,早生快发,促进地上部生长。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与秧龄长短有很大关系,短秧龄有利于加快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和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6.
以MTT法测定紫草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等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通过形态学分析、Hoechst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印迹等观察紫草素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生化特征改变及凋亡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紫草素对乳腺癌细胞株有显著抑制生长作用,效应呈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24h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在10μmol·L-1以下.紫草素诱导MCF-7等乳腺癌细胞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凋亡过程中产生了85ku大小的PARP裂解片段,此效应可被广谱caspase抑制剂抑制,表明紫草素可能经caspase途径诱导MCF-7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
在1981-2010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养分相等条件下,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与无机肥料长期配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双季水稻产量,增产幅度达6.67%~23.29%(2010年),同时还能提高土壤水溶性钾、交换性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以紫云英(早稻基肥)+沼肥(晚稻基肥)+化肥效果最明显,而对土壤缓效钾影响不大。相关分析表明,双季早、晚稻季产量和年总产量与土壤水溶性钾含量均呈极显著直线相关(r=0.9887**、0.9883**和0.9885**);与土壤交换性钾和速效钾含量均呈显著直线相关(r=0.9050*、0.9048*、0.9049*和0.9325*、0.9322*、0.9324*);与土壤缓效钾含量均呈显著抛物线关系(r=0.9391*、0.9398*和0.9395*)。  相似文献   
8.
超级早、晚稻的养分吸收和根系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阐明双季超级稻的高产机理和指导合理施肥,采用品种比较的方法,研究了超级早、晚稻品种的养分吸收和根系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超级早、晚稻品种的养分吸收量平均分别为N 170.04、224.90 kg/hm2,P 21.97、39.88 kg/hm2,K 107.48、144.47 kg/hm2,均高于对照。生育中期(穗分化至抽穗)的养分吸收量与产量密切相关。生产100 kg稻谷所需要的养分较对照低10%左右。超级早、晚稻品种根系发达,根量较大。抽穗后15 d(早稻)或20 d(晚稻)的根量与产量密切相关,其中5—10 cm的根量与养分吸收总量密切相关。说明生育中期较多的养分吸收和发达的根系是超级早、晚稻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控释肥料的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控释肥料已经成为国内外肥料界研究的焦点。作者在文中回顾了近年来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特征的研究与实际应用概况 ,并展望了今后控释肥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肖青亮  郑诗樟  吴建富  卢志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418-3419,3436
对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3种类型农产品进行了详细的辨析,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发源背景、质量标准、生产技术体系、生产基础、认证机构、认证方法、产品标识、有无分级、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