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7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交51、苏37、苏1—1、77—1等1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方法Ⅳ配成45个组合,以单株产量为依据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8599—141与035—6之间的优势距离最短,仅为0.14,优势最小,其次是类{78599—141、035—6}与4011,优势距离为6.6,最大优势距离在类{交51、自330、苏37、78599—141、4011、77—1、苏1—1、035—6}与类{32—2、5311}之间,优势距离达33.9。分析还表明,其1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可以划分为4大杂种优势群:{交51}简称交51类;{自330、78599—141、4011、77—1、035—6}简称改良Lancaster类;{32—2、5311}简称32—2类;{苏37、苏1—1}简称苏37类。  相似文献   
2.
国内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及贵州玉米育种的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了国内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针对贵州高寒山区自然气候复杂,立体农业的特点,提出了玉米育种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玉米育种应确定主攻方向,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种质资源,走生态育种的道路,强调加强与种子、农技部门的合作,使育种研究逐步实现产业化,把小作坊式的个人育种逐步改变为流水线式的集体操作。这样才能提高育种效率,使贵州玉米育种在全国育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紧凑型玉米3638高产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黔西北山区特定生态条件下 ,对紧凑型玉米 36 38高产群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36 38产量水平超过6 5 0kg/ 6 6 7m2 ,其密度为 410 0~ 490 0株 / 6 6 7m2 ,种植密度 (x ,千株 / 6 6 7m2 )与产量 (y,kg/ 6 6m2 )的回归方程为 y=6 0 9.86 5 8 6 17.3738x - 6 7.76 82x2 。产量结构为 40 0 0~ 45 0 0穗 /6 6 7m2 ,穗粒数 5 80~ 6 40 ,千粒重 315~ 32 5 g,最大叶面积系数3.0 8~ 4.0 1左右 ,总光和势为 (14.6 9~ 18.32 )× 10 4 ·d/6 6 7m2 ,,蜡熟期干物物质积累为 140 9~ 1432kg/ 6 6 7m2 ,平均净同化率为 6 .2 6~ 7.35g/m2 ·d ,光能利用率 1.47%~ 1.5 0 % ,经济系数 0 .5 7~ 0 .5 8。  相似文献   
4.
(一)玉米是我省山区人民的主粮和家禽家畜的精料。常年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由于玉米种在土中,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粗放栽培的限制,因而产量很低,普遍只有300来斤(习惯亩)。我省旱地的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夏玉米占有相当大的面积,而多数的夏玉米,单产更低。怎样提高玉米产量,特别是夏玉米的产量,对增加我省粮食总产量及发展畜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1979、1980和1981年,在院农场职工的合作下,进行了夏玉  相似文献   
5.
作物抗旱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作物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防旱抗旱手段的提高。利用作物抗旱剂,通过化学调控的方法,调节和控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增强作物在水分胁迫逆境下的适应能力,提高植株耐旱性,为作物抗旱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作物抗旱剂应用在小麦、水稻、玉米、烟草、棉花、马铃薯及蔬菜等农作物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抗旱增产效果,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综述了作物的抗旱性、抗旱剂及其在提高农作物抗旱性上的应用效果与生理基础,并阐述了作物抗旱剂应用中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6.
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裂区和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紧凑型玉米登海 6号的产量及产量结构、群体主要质量生理指标、田间小气候指标、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等。获得了登海 6号间套作种植条件下 ,产量在 12 996~ 13 2 2 7kg/ ha时的高产栽培理论参数和多套技术方案。大面积高产试验结果表明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登海 6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两年13 .85 ha平均产量达到 12 5 10 kg/ ha,其中 75 4 .7m2产量高达 15 4 77kg/ ha。黔西北山区玉米生育期间的气候生态条件能满足高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8.
磷、钾肥对糯玉米鲜果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糯玉米品种西山糯,结合2002年试验结果,即适宜种植密度每公顷为6.5万株,施N量每公顷为450kg,进行了不同P、K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P、K肥施用量及配比为:每公顷P(P2O5)肥120kg、K(K2O)肥120kg,比例为1∶1;P(P2O5)肥120kg、K(K2O)肥360kg,比例为1∶3;P(P2O 5)肥360kg、K(K2O)肥120kg,比例为3∶1。鲜果穗产量每公顷达14617.5~16045.5kg,干子粒产量每公顷达6745.5~7168.5kg,支链淀粉含量达93.0%~94.4%,可溶性糖含量为2.19%~2.62%。  相似文献   
9.
玉米不同密植方式与产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海拔山区对玉米不同种植制度,设计不同密植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间会制度下不同密植方式对玉米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不同。其中绿肥/马铃薯(或小麦)/玉米(粮食型模式)套作制,以3行单株,双行单株和3行双株的密植方式较好,产量达393.7~477.4kg/667m2;绿肥/小麦/玉米||豆类(粮豆型模式)间套制,以单行单株,双行单株和双行双株的密植方式较佳,产量达395~451.767m2。因此,玉米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条件采用适宜的密植方式。不同密植方式对玉米群体结构,光能利用,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性状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态条件下高原玉米产量的源库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海拔、不同土壤、不同气候条件下,玉米不同密度处理剪叶和剪穗(减源和减库)对产量有明显影响。中海拔点(1200-1500m)不同密度减叶和剪穗,产量差异均达1%的极显著水平;高海拔点(1200m以上)不同密度处理同产量达5%的显著水平,剪叶剪穗处理产量达1%极显著水平。不同生态条件下剪叶比对单株减产3.4-8%,每667m^2减产9.3-26.4%。不同密度剪叶,中海拔点减产8-30.9%,高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