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0篇
园艺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刻意追求盆景艺术的自然美,已成为当前最时髦的艺术思潮。但究竟什么是“自然美”,却是一个值得讨论、研究的大课题。笔者就此试抒毛肤之见,祈教诸家。历代学者对“自然美”的认识与评价:崇尚自然,可说是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中国人对“自然  相似文献   
2.
盆景艺术创作,与其它任何艺术不同。因为盆景是一种鲜活生命艺术,受一定的时、空和物种素材制约。且它的创作周期长,不可能像绘画一样:只要“腹稿”拟定,即一挥而就。至于山水树木构图,只要是对中国画稍有研究的人,懂得“以形写神”、“计白当黑”,就可在白纸上任意泼墨挥毫,绘出千姿百态的树木、山石、水体来。而创作盆景,尤其是创作富涵诗情画意如《前程似锦》一样的写意盆景,就不同画树形那么简单了。  相似文献   
3.
美,不论“优美”和“壮美”,或称柔美和刚美、秀美和“遒美”,都取决在事物的形式和谐、有规律、有秩序、有一定比例……多样统一。反之则为丑。但从美学角度来看,丑,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审美范畴。罗丹说:“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  相似文献   
4.
广西荔浦唐华扬先生,采用常绿花灌木火棘和砂积石为素材,制成了一件颇具个性特色的树石盆景,题名《险境强昂首》(见图)。笔者细观后的第一感觉是:构图新颖,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纯朴自然;既刚劲有力,又不乏柔秀之趣;既有直观的形式美,又有联想空间延伸之情。尤其是对地形、地貌、地物的处理,使作品富有旷野趣味,让人观后,宛若置身于山野山谷,精神顿爽。可谓一件比较成功的写意盆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自然美,是“生境”、“画境”、“意境”三种不同境界内涵的巧妙结合,是我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人写意派造园艺术手法,是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的造园艺术源泉。  相似文献   
6.
盆景看起来简单,其实学问深广,涉及学科很多,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本人质钝学浅,偏偏喜爱盆景。二十几年来,由于对盆景执着追求,故勤耕不觉其苦,自学不觉其乏。一切艺术都来源于人这个主体,学艺也应首先学会做人。因我禀性愚直,爱说直话,容易得罪人,为了律己,尽量远小人,近君子,择其贤者而从之。学问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只有老老实实学,善于理解新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盆景重在突出一个“景”字。它是浓缩在盆盎中一种移情化了的活的自然景观。也可以说是神州大地瑰丽风光,揉合融汇了盆景作者的道德情操、思想抱负、审美能力、科技功底、文化素养等主观因素后,再借助于盆景创作素材而体现出来的一种活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9.
苏铁,又叫铁树、凤尾蕉、番焦。我国人民一向把不易成功而偶有所得的事,比喻成“铁树开花”,甚至还把铁树开花和哑巴说话连在一起,当作奇闻流传。那么苏铁究竟开不开花呢?它不但在华南开花在华中亦开。今年长江葛洲坝工程局所属坝头公园内,一丛多干苏铁,干高不过三十厘米,其中一干干顶  相似文献   
10.
贵刊近几期相继刊出了对“舍利型”盆景不同看法的文章。这是办刊者的大度和责任。在对“舍利型”盆景的讨论中,有人顶礼膜拜,有人杜绝宣传,也有人要求做出“富有中国特色的‘舍利型’盆景”。余以为礼赞也好,鄙视也罢,这都全属个人好恶。没有必要就不同的声音动辄上纲上线,如临大敌一般。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不论“舍利型”或其他什么型迟早都会“吹入”中国盆景界中来,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