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扫描叶片并结合Photoshop程序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测定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叶面积,与传统的称重法和方格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称重法、方格法测得叶面积和分别与数字图像处理法测得叶面积之间构成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84、0.9992,均达到极显著相关。这说明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测定油梨叶面积是可行的。与传统两种方法比较,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具有速度快、精度高、非破坏性测量等的优点,尤其适合测量残缺不全的叶片。  相似文献   
2.
应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5个主栽芒果品种的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辅酶Ⅰ心肌黄酶(DIA)、酯酶(EST)、谷氨酸脱氢酶(GDH)、葡萄糖-6-磷酸变位酶(6-PGM)和过氧化物酶(POD)6种酶系统的9个位点及其中一些品种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利用UPGMA聚类分析将25份材料分为3类,红芒品种聚类于第1类和第2类中,第3类多属于菲律宾印支品种群。分类结果与按品种生态类型及来源分类基本一致。一些在形态上难以区分或易混淆的品种可以根据酶系统的差异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梣天牛在东丰县那丹伯镇椴树天然次生林中暴发成灾,椴树死亡率在50%以上,损失严重。采用40%氧化乐果原液、2.5%高渗吡虫啉不同浓度配比,在天牛初孵幼虫期打孔注干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氧化乐果原液、2.5%高渗吡虫啉1∶5混合液防治效果较好,成本低、易操作,宜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东丰县森林培育及清收还林工作的不断推进,新造林面积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森林病虫害生物数量尤其是鼠害的数量随之增加,给森林培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鼠害对林业发展的影响。本文对森林环境因素和鼠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介绍,结合实际生产研究成果提出了防治森林鼠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杧果叶片气孔观察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离析法、透明胶带粘取法、印迹法、撕取法、刮片法等5种制片方法观察杧果(芒果)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刮片法、印迹法和离析法均能制片,观察到气孔;刮片法制片简便,真实性好,清晰度高,但取样面积较小;印迹法易于操作,取样面积高,但清晰度和真实性较差;离析法真实性好,清晰度高,但取样面积较小,操作较繁琐,费时较长.撕取法和透明胶带牯取法无法制片不适用于杧果叶片气孔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通过徒手切片和速测甘蔗含糖量方法,对黑皮果蔗不同茎节的显微结构与糖份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蔗不同茎节维管束面积与含糖量相关极显著,韧皮部面积与含糖量相关显著,且不同茎节间的糖份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本研究对探讨果蔗的蔗糖代谢和积累规律,提高果蔗产量和糖产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林业资源的利用上通常需要采取营林生产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管理,以此来保证林业资源利用方向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尤其是在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林业资源的应用必须要综合考虑社会生产需求及生态发展需求等因素,而这对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进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则对吉林东丰地区营林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来探讨营林生产在实际中的需求,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了几点可以切实提高营林生产管理效率的措施,以此来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番木瓜叶片总R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萍  姜成东  卢业凌 《北方园艺》2010,(18):133-135
采用了CTAB法和GHCL法及SDS法3种方法分别对番木瓜的叶片进行RNA的提取。该试验采用SDS法、GHCL法提取番木瓜总RNA,并对提取的RNA进行质量比较。结果表明:GHCL法(方法2)提取的RNA产率高,无明显降解,OD260/OD280比值较好,是有效提取总R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海南两个自然保护区野生荔枝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海南吊罗山和霸王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荔枝等位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3个酶系统、18个酶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两个自然保护区野生荔枝具有较低的居群间遗传变异水平和较高的居群内遗传变异。吊罗山保护区野生荔枝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为:P=61.1%,A=2.05,He=0.27。霸王岭居群野生荔枝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为:P=61.1%,A=2.05,He=0.28。两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极小,GST=0.047.居群间遗传一致度较高I=0.977。共检测到7个稀有等位基因。两个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荔枝均有各自特有的稀有等位基因,都应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影响杧果(Mangifera indica L.)软化的机理、研究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 PME)基因家族在杧果果肉中的功能,本研究对‘红象牙’杧果软化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微管结构、PME酶活和PME家族表达量进行测定,并对PME基因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杧果后熟软化过程中伴随着微管骨架的解聚、果实硬度的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以及PME活性的降低。在‘红象牙’杧果基因组中共筛选出51个PME基因,Ⅰ型PME (包含PME和PMEI结构域)基因有24个,Ⅱ型PME(仅含PME结构域)基因有27个。51个PME基因中有22个在后熟期表达,参与果实软化。同时,发现mango030191和mango030421两个基因在后熟期内高表达,可能在抑制果胶降解,抑制果实软化中发挥重要作用。Ⅰ型和Ⅱ型PME基因在系统发育树中占据不同分支,第1~2分支都是Ⅰ型PME基因,第3分支都是Ⅱ型PME基因。Ⅰ型和Ⅱ型PME基因拥有各自的基序、保守结构域、内含子外显子特征。本研究鉴定并提供了杧果PME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为阐明杧果后熟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