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小麦病原真菌,本研究目的是揭示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对假禾谷镰孢侵染的响应。利用假禾谷镰孢野生菌株WZ2-8A侵染小麦品种周麦24,对接种后5 d和15 d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候选基因进行q RT-PCR验证。假禾谷镰孢侵染后,小麦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根长、株高、根重和地上部分鲜重均显著降低。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中有29个基因差异表达,涉及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3种植物激素。在接种后5 d有1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个上调,9个下调;在接种后15 d共有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个上调,17个下调。在生长素信号传导途径中,生长素输入载体AUX1差异表达,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从而影响小麦根部的细胞伸长。在细胞分裂素信号传导途径中,起正调控作用的B-ARR上调表达,推测其促进细胞分裂素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细胞分裂,与生长素协同作用,造成小麦的长势减弱。在脱落酸途径中,脱落酸受体PYR/PYL下调表达;起到负调控作用的PP2C相关基因均上调表达。脱落酸使植物对真菌和细菌的抗性起到负调控作用,其信号传导途径与茉莉酸/乙烯途径相互拮抗,脱落酸信号传导途径的阻遏可能会使茉莉酸/乙烯途径信号通路打开。q RT-PCR结果基本能够和转录组测序结果相拟合,说明在假禾谷镰孢侵染胁迫下,脱落酸的信号传导被抑制可能是中抗品种周麦24对假禾谷镰孢产生一定的抗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防治植物病害的生物农药研究开发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综述了当前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 6类生物农药的开发研究进展 ,包括微生物杀菌剂、植物弱毒疫苗、农用抗生素、植物源杀菌剂、有机改良剂和抗病基因工程植物等 ,并对生物农药在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系统调查了河南省主栽小麦叶枯病在2005年-2007年的田间发病情况,并采用自然病圃法鉴定了49个小麦品种对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叶枯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多数供试品种田间发病相对较轻,但在不同年份间,发病程度存在差异,2006年度所有供试品种均发病轻,而2005年和2007年则发病较重.抗性评价结果表明,49个小麦品种(系)中,没有对叶枯病的免疫品种;表现抗病的品种有40个,占供试品种的81.63%,其中高度抗病品种11个,中度抗病品种29个;表现感病的品种有9个,占供试品种的18.37%,其中,中度感病品种6个,高度感病品种3个.综合3年试验数据表明,河南主栽或新选育小麦品种(系)中,多数品种对叶枯病表现抗病,但也有少数品种表现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调环酸钙原药的急性毒性,为安全使用调环酸钙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按照我国现行《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规定的方法,以SD大鼠为对象,采用一次最大剂量法,对调环酸钙原药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结果】调环酸钙原药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5000mg/kg·BW,经皮LD50〉2000mg/kg·BW。【结论】调环酸钙对大鼠的急性经口、经皮毒性均属于低毒性,符合绿色农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生防细菌09X01和09B18菌液蘸根处理、真菌08F04菌剂土壤处理和放线菌S07菌剂土壤处理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番茄生长的影响,为根结线虫病生防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在盆栽试验中,09B18菌液蘸根处理的线虫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最高,分别为67.19%和51.35%,仅次于10%噻唑磷颗粒剂土壤处理。田间试验中,09B18菌液蘸根处理的线虫减退率仍最高,为60.97%,而防治效果最好的是S07菌剂土壤处理,为51.02%,也都接近于10%噻唑磷颗粒剂土壤处理。此外,4株生防菌均具有明显增加番茄鲜质量和提高番茄产量的作用。生防菌在防治根结线虫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小麦纹枯病的高效防治药剂,对多种化学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烯唑醇、井冈霉素、敌力脱、适乐时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a)抑菌效果较好,EC50均小于1 mg/kg;敌萎丹、立克秀、甲基托布津、扑力猛、五氯硝基苯、三唑酮和退菌特对小麦纹枯病菌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EC50均在10 mg/kg以下.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1%复方适乐时FS1 : 500包衣和2.5%适乐时FS 1:500包表处理防效最好,分别达到84.23%和83.52%;其次为12.5%烯唑醇WP 1 : 625拌种和2%立克秀WS 1 : 500拌种,为81.49%和77.23%;3%敌萎丹FS 1:500包衣、2.5%扑力猛FS 1:500包衣、15%三唑酮WP 1:500拌种和20%井冈霉素SP 1:500拌种也有较好的防效,平均防效均大于60%.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返青期3%敌萎丹FS 1:500包衣和12.5%烯唑醇WP 1:625拌种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55.43%和51.51%;收获期白穗率调查结果发现,12.5%烯唑醇WP 1:625拌种防效最好,达84.63%;其次为3%敌萎丹FS 1:500包衣和15%三唑酮WP 1:500拌种,防效分别达到73.36%和72.31%.收获期产量调查结果表明,3%敌萎丹FS 1:500包衣、21%复方适乐时FS 1:500包衣和2.5%适乐时FS 1:500包农处理增产效果较好,分别达到13.81%、12.34%和11.50%.从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综合考虑,敌萎丹、复方适乐时、适乐时是较好的种子处理剂.  相似文献   
7.
黄萎病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暴发成灾,有些地区病株率高达70%以上。2002-2003年在全国各棉区大面积流行,发病面积高达300万hm2以上,对棉花生产构成极大威胁。目前生产上缺乏高抗棉花黄萎病的品种和高效的的防治药剂,为进一步探讨敌力脱和爱苗对棉花黄萎病的防病效果,特进行本次试验。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棉原种厂进行,试验田为砂壤质地,水浇条件良好。为多年种植棉地块,黄萎病发生均匀且较重。棉花品种:新植1号(河南省新乡市新植原种厂提供)。试验共设置以下药剂处理,25%敌力脱EC(…  相似文献   
8.
 在大田及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尿素(Urea)、过磷酸钙(Superphosphate)、硫酸钾(Potassium sulphate)、硝酸磷钾复合肥(Phosphorus-potassium nitrate fertilizer)4种肥料、10个配比施用量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的影响。室内盆栽结果表明,尿素375kg/ha处理对线虫的抑制作用最好,过磷酸钙900kg/ha、尿素300kg/ha和尿素225kg/ha次之;硫酸钾270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硫酸钾120kg/ha3个处理对线虫的抑制作用均为负值。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尿素300kg/ha、尿素225kg/ha和过磷酸钙900kg/ha3个处理对线虫的抑制作用最好;硫酸钾270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硫酸钾120kg/ha3个处理对线虫的抑制作用较差。在抑制线虫增殖方面,复合肥525kg/ha+尿素75kg/ha处理效果最好,过磷酸钙900kg/ha、尿素300kg/ha2个处理对线虫增殖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硫酸钾270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硫酸钾120kg/ha3个处理则促进线虫增殖。产量测定结果表明,过磷酸钙900kg/ha、尿素300kg/ha、复合肥+磷肥187.5kg/ha3个处理增产效果均在10%以上;硫酸钾270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硝酸磷钾复合肥525kg/ha+硫酸钾120kg/ha3个处理增产效果均低于5%。  相似文献   
9.
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玉米穗粒腐病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危害、症状类型、病原类型、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现状。  相似文献   
10.
不同玉米品种对褐斑病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2007连续两年采用田间病圃法鉴定了不同玉米品种对褐斑病的抗病性。200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28个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其中达到抗病水平的有21个,占鉴定总品种的75%;中感品种6个,占鉴定总品种的21.43%;高感品种只有中科4号1个,占鉴定总品种的3.57%。2007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0个品种中达到抗病水平的有7个,占鉴定总品种的70%;中感品种3个,占鉴定总品种的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