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甜菜遗传转化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甜菜叶柄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将玉米胚乳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cRIP)导入甜菜,对影响转化频率的因素:卡那霉素的浓度、头孢霉素的浓度、农杆菌感染时间和浓度等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了转化频率较高的转化系统.当卡那霉素浓度为100mg/L,头孢霉素浓度为500mg/L,农杆菌浓度OD值为0.3-0.4,感染时间为8~10min时.抗性不定芽分化率可达36.5%。该转化系统为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甜菜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阐明源、库的关系对甜菜产量形成的影响。运用比较生理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特性甜菜品种群体源、库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源、库发展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甜菜群体LAI和LAD可作为衡量源大小及能力的重要指标。光合源的同化能力直接影响着块根库容的大小,后期较大的光合源会抑制块根库的扩大,影响甜菜产量的形成。揭示了丰产、高糖甜菜品种的源库关系,LAI峰值出现在块根及糖分增长期,最大LAI应在4.3以上,达到峰值后要有20 d左右的相对稳定持续期,糖分积累后期LAI应保持在2.4左右。群体LAD应在块根及糖分增长期达到19.3 m2.d以上,后期呈缓慢下降变化。以上结果可为指导甜菜生产实践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Ca~(2+)-CaM系统与甜菜抗丛根病生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信号分子钙在甜菜抗丛根病过程中的作用,用三种从不同位点阻断Ca~(2+)信号途径的抑制剂,即Ca~(2+)螯合剂EGTA(乙二醇双四乙酸)(5 mmol/L)、Ca~(2+)通道阻遏剂LaCl_3(5 mmol/L)和CaM拮抗剂W_7(N-氨乙基-5-氯-1-磺胺酰萘)(0.3 mmol/L),分别处理种植于甜菜丛根病三级病土中的甜菜,测定其抗氧化酶、O_2~-、H_2O_2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EGTA(5 mmol/L)、LaCl_3(5 mmol/L)和W_7(0.3 mmol/L)可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增加O_2~-的积累和H_2O_2的含量,降低了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说明Ca~(2+)-CaM系统与甜菜抗丛根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条件下高产甜菜灌溉的生理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其生物产量高,需水量大,合理灌溉是节约用水、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本试验连续两年研究了内蒙古半干旱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甜菜块根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水势、土壤含水量和耗水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灌水量对甜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甜菜的叶面积指数在叶丛快速生长期大于7.37,在块根糖分增长期和糖分积累期分别为6.08~6.51和4.19~5.57,在叶丛快速生长期、块根糖分增长期和糖分积累期叶水势分别为–0.09~–0.22、–0.18~–0.39和–0.26~–0.48 MPa,净光合速率分别为21.28~28.23、21.90~28.75和22.06~26.58μmol m–2 s–1,蒸腾速率在叶丛快速生长期和块根糖分增长期分别为9.36~10.21 mmol m–2 s–1和6.37~7.73 mmol m–2 s–1,在糖分积累期大于4.69 mmol m–2 s–1,耗水量分别为140.15~312.78、44.93~200.45和56.32~113.06 mm。甜菜产量、产糖量、水分利用效率均高的合理灌溉量,在丰雨年份(生育期降雨量500 mm)为1350 m3 hm–2,在少雨年份(生育期降雨量300 mm)为1800 m3 hm–2,为甜菜节水灌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核糖体失活蛋白(RIPs)是一类主要出现在植物中并具有r RNA N-糖苷酶活性的蛋白质,大体上分为Ⅰ型和Ⅱ型2类。介绍了RIPs在抗真菌活性、毒性和免疫原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抗立枯丝核菌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甜菜品种选育工作上,主要根据甜菜收获后的块根重量和含糖率决定其是否入选。这样,要进行大量的检糖工作,劳力、时间和经费花费较多,有时由于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往往不能反映出甜菜的内部生理特性。因此,在甜菜营养生长过程中,用表现其遗传特性的生化指标,来选育甜菜不同类型品种,对加速选育进程,提高选育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甜菜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酶活力动态变化规律为块根及糖分增长期以前,酶活力逐渐增加,到糖分积累期活力下降;(2)块根分化形成期,不同类型品种之间的酶活力有差异,即高糖型品种酶活力高于丰产型品种,且酶活性与收获时块根含糖率呈显著正相关;(3)糖分积累期,硝酸还原酶活力与块根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特点,可为甜菜育种及合理施用氮肥,从而提高甜菜生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选择体重60kg 左右,出生日期相近的北京黑猪72头(阉公猪和母猪各半)分为四组,Ⅰ组和Ⅱ组饲喂的饲料含蛋白质14%;Ⅲ组和Ⅳ组饲喂的含蛋白质16%。预饲后,Ⅱ组和Ⅳ组每天每只猪注射猪基因工程生长激素1ml(含2mg);Ⅰ组和Ⅲ组每天每只猪注射75mMNaHCO_3液1ml 作对照。注射28天后颈静脉采血除分析血浆非蛋白氮和游离脂肪酸(待发表)外,还用 Follin-Wu 法分析血浆葡萄糖和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胰岛素含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 Z-1系、Z-1×Z-2杂交一代和肖家河鸭3、7、8周龄血浆睾酮、甲状腺素(T_4)、三碘甲腺原氨酸(T_3)、总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T-C)含量以及三个周龄中采血测定的各项指标平均值(Mean)与8周龄(市售周龄)屠宰时胴体瘦肉率和脂肪率以及其它胴体性状的相关关系。7周龄血浆睾酮含量(Z-1系和杂交鸭)以及 Mean睾酮含量(Z-1系)与瘦肉率间呈显著正相关;3周龄以及 Mean 甘油三酯含量(杂交鸭)与瘦肉率呈显著负相关;7周龄血浆 T-C 以及 Mean T-C 与瘦肉率呈显著正相关。3、7周龄血浆睾酮含量与脂肪率呈显著负相关;7、8周龄以及 Mean 甘油三酯含量与脂肪率间呈显著正相关;8周龄和 Mean T-C 与脂肪率呈显著负相关。本试验说明血浆激素和生化物质含量与瘦肉率和脂肪率的相关系数较低而且不稳定;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有可能做为预测瘦肉率和脂肪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牛垂体细胞体外无血清培养技术,研究了促甲状腺素释放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素(GnRH)、促黄体激素(LH)和催乳素(PRL)对牛垂体细胞PRL分泌的调节。细胞在培养箱内预培养24小时后开始各项处理,以后隔24小时采集培养液一次,并换新的相同处理的培养液。结果表明:GnRH和TRH在第一次处理时均能显著增加PRL的分泌。加入1、10、100ng/ml的GnRH可使PRL分泌量分别增加53%(P<0.05)、111%(P<0.01)和60%(P<0.01),而TRH只有在10、100ng/ml的剂量时明显引起PRL释放增加(P<0.01)。第二次处理时细胞对TRH的反应消失,但对GnRH的反应却发生了逆转,PRL分别降低了70%(P<0.05)、68%(P<0.05)和73%(P<0.05)。表明GnRH和TRH在培养初期具有促进垂体细胞释放PRL的作用。LH(1、10、100ng/ml)对牛垂体细胞PRL的分泌无影响。但LH和TRH合用时,100ng/ml LH可明显地降低由TRH引起的PRL分泌(P<0.05)。PRL本身对牛垂体细胞的分泌有自我调节作用,100、1000ng/ml的PRL处理细胞使其分泌的PRL显著下降,分别降低70%(P<0.05)和100%(P<0.001)。此外1000ng/ml的PRL可显著地抑制由GnRH在第一次处理时引起的PRL释放。本实验在垂体细胞水平说明多种激素对PRL的分泌调节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