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田间土壤中收集并分离获得野生菌株,进行菌体、伴孢晶体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其对玉米螟及水稻二化螟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产生的伴孢晶体形状多为不规则形。16S rDNA序列与苏云金芽孢杆菌属的BMB 171同源性达99%,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命名为JN002。该菌株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高毒力,对水稻二化螟毒性不及玉米螟,对黏虫几乎无毒力。该菌株是1株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强毒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新菌株,同时也具备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植物保护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过量施用化学农药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文章综述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路径,回顾总结了吉林省病虫害绿色防控历史与成效,展望了新时期下吉林省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思考、新实践,为推动吉林省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并取得新成效提出了建...  相似文献   
3.
大豆食心虫作为重要害虫在我国大豆主产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白僵菌和赤眼蜂是大豆食心虫的两种重要生物防治手段,如何将二者相结合实现大豆食心虫的可持续防控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从大豆食心虫幼虫僵虫分离、鉴定并筛选到3株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大豆食心虫老熟幼虫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6.21 d,6.39 d和6.87 d。筛选到对螟黄赤眼蜂羽化和寄生害虫卵无明显影响的球孢白僵菌孢子高吸附性助剂0.1%(w/v)淀粉溶液,实现单头蜂带菌量3.56×104个孢子。两年田间试验表明,较单一使用螟黄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携带球孢白僵菌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分别提高了11.80%和8.31%,分别达到了70.44%和64.75%,从而实现了在不明显增加防治成本的基础上,提高防治效率,实现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产量的影响,利用2017-2018年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及2019年的大田试验,在作物生长期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东方黏虫Mythimna seperata和玉米大斑病等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并于收获期对间作作物产量进行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5.
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能够显著提高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效果,为了明确其对亚洲玉米螟卵期及幼虫期可持续防控的作用机理,采用松毛虫赤眼蜂吸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进行赤眼蜂载菌情况,以及亚洲玉米螟卵和幼虫的寄生、侵染过程观察。结果表明,赤眼蜂羽化后能够吸附柞蚕卵表面粘附的白僵菌分生孢子,并将其携带至亚洲玉米螟卵块表面,并吸附于未被赤眼蜂寄生的亚洲玉米螟卵孵化的幼虫体表,实现侵染并致死,幼虫带菌率达60.00%,网室内杀虫生物测定僵虫率达27.00%。本研究表明,载菌赤眼蜂在提高杀虫效率的同时实现害虫可持续防控,该方法为其他载菌天敌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效的载菌技术是提高载菌赤眼蜂防治效果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比了不同吸附助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羽化时间、羽化量、存活时间及载菌量影响,证明了不同助剂及吸附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后对赤眼蜂无不利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w/v)淀粉溶液作为吸附助剂可显著提高赤眼蜂的载菌量,达3.6×104孢子/蜂以上,并应用该助剂建立了赤眼蜂高效携带白僵菌方法。从被害株数、蛀孔数、活虫数和僵虫数4个方面测定了载菌赤眼蜂田间防治玉米螟效果。结果表明,载菌赤眼蜂较单一使用赤眼蜂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被害株数、蛀孔数和活虫数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28.1%、22.8%和24.5%,并且载菌赤眼蜂处理组中僵虫数量显著高于单独使用赤眼蜂处理组,说明载菌赤眼蜂对玉米螟具有协同防控作用。利用该方法进行玉米螟田间防治,能够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率,节约劳动力,具有巨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非选择性试验中,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在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叶片组织(处理组)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球孢白僵菌玉米叶片(对照组),第48 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5.7%和62.5%,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茎秆组织上的取食率与对照组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 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第48 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6.3%和20.6%,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和对照组玉米茎秆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对照组幼虫取食率显著高于处理组,第48 h时在处理组和对照组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3.1%和45.6%,差异极显著。本研究初步表明,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取食行为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8.
球孢白僵菌的生物学性状与对靶标害虫的毒力具有显著相关性,对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的初步筛选具有重要意义.鉴定随机分离自亚洲玉米螟幼虫僵虫的10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其进行产孢量、孢子萌发率、菌落生长速度以及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毒力均呈现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不同菌株生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9.
农用挂车轮毂制动鼓通用检具张正坤,裴新民,段树铭对农用挂车的轮毂、制动鼓的形位公差检验是有效控制此两零件质量的关键内容。目前各省区农机鉴定质检站对农用挂车的检验的业务量很大,如新疆农机质检站就要占到总检验业务的五分之一以上,受检的挂车型号规格从1吨到...  相似文献   
10.
Mad1基因存在于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在侵染昆虫表皮时起到了吸附性作用。为获得高纯度MAD1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以便深入了解其功能,本研究从金龟子绿僵菌中克隆出Mad1基因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对其进行表达形式分析,经IPTG诱导及金属螯合层析纯化免疫家兔制备抗体,最后利用Western印记检测抗体特异性。经Western印记检测表明抗体特异性极高,诱导表达及纯化制备出高纯度MAD1蛋白产物,并获得效价为1∶12 800的多克隆抗体,为Mad1基因功能验证及分子检测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