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人自打懂事之后,似乎都要截上一个面具,作为成人礼之用。当忽然有一天,我们不经意搞下这个面具之时,却惊讶的发现——自己和别人都不像个人。——题记 当下,物质的生活确切的是丰裕得许多了,游走的地域也是前人不可企及的广阔了。高楼林立的都市中,面对一群又一群熟悉的陌生人,我们的灵魂恍然的在孤独中寻找那份似曾相识的感觉,茫茫人海中,却是难以再见了的。  相似文献   
3.
人自打懂事之后,似乎都要戴上一个面具,作为成人礼之用。当忽然有一天,我们不经意摘下这个面具之时,却惊讶的发现——自己和别人都不像个人。——题记当下,物质的生活确切的是丰裕得许多了,游走的地域也是前人不可企及的广阔了。高楼林立的都市中,面对一群又一群熟悉的陌生人,我们的灵魂恍然的在孤独中寻找那份似曾相识的感觉,茫茫人海中,却是难以再见了的。人常说,真正的寂寞是你在人群中,当你面对许多熟悉的脸,突然之间失去了语言。在一个恍如隔世的城市里,我们还会毫无保留的向谁尽情吐露自己的快乐?我们还可以无所顾忌的向谁倾述自己的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水氮运筹对化学封顶棉花二次生长形态及发生规律,优化水肥调控结合化学封顶技术,有效控制棉花二次生长,为塑造棉花株型、调控采收的吐絮时间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方法】以新陆早5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施氮(纯 N)量,设3个施氮(纯 N)水平:N1、N2、N3分别为150、300、450 kg/hm2,副区为灌溉量,设3个灌水水平:W1、W2、W3分别为3 000 、4 500、6 000 m3/hm2。分析水氮处理对化学封顶棉花二次生长前后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灌水量增加延长棉花生育期,增加棉花植株株高、果枝数、二次生长率;施氮量(是)控制棉花干物质和产量形成因素。灌水处理为4 500和6 000 m3/hm2时,化学封顶棉花株高和果枝台数较高,易发生二次生长;施氮量在300 kg/hm2时,产量及其构成均高于其他。水氮处理组合以处理N2W2、N2W3表现较优,产量分别为6 349.21、6 203.54 kg/hm2。【结论】对化学打顶棉花,适当水氮运筹可控制棉花二次生长现象,且对棉花产量及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嘧啶(氧)硫苯甲酸类除草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嘧啶(氧)硫苯甲酸类除草剂是超高效除草剂类型之一,是新一代绿色、安全、高效、低残留农药,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本文综述了嘧啶(氧)硫苯甲酸类除草剂的主要类型、作用机理、国内外应用现状,总结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对其引发的杂草抗药性问题进行阐述。可为嘧啶(氧)硫酸苯甲酸类除草剂的农业应用及科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7.
滴施缩节胺与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特  王蜜蜂  赵强 《作物学报》2022,(2):396-409
为探明缩节胺与氮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互作效应,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50 (N1)、300 (N2)、450 kg hm–2 (N3) 3个施氮(纯N)水平, 525 (D1)、1050 (D2)、2100 g hm–2 (D3) 3个缩节胺水平,交互共9个处理。研究滴施不同剂量氮肥与缩节胺对棉花农艺性状、棉铃时空分布、干物质积累及分配、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缩节胺与氮肥互作效应对棉花农艺性状影响显著,在低氮状态下缩节胺对棉花生长的延缓作用减弱甚至消失。N1处理下, D3处理相比D1处理棉株的株高、果枝始节高、第4果枝长、第7果枝长分别增加12.07、1.54、1.28和1.20cm。在正常或高氮状态下缩节胺对棉花生长产生一定的延缓作用,其控制效果并不随缩节胺剂量增加而增强,N3处理下,D3处理相比D1处理棉株的株高、第1果枝长、第2果节间平均长度分别降低1.05、1.68和1.52cm。棉株的株高、茎粗与果枝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 N3处理相比N1处理分别增加3.30 cm、0.75 mm与0.29台;其果枝长与果节间长在不同施氮量间无明显差异。D2处理相比D1与...  相似文献   
8.
以‘新陆早57号’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100、200、300、400 kg·hm-2)对化学封顶与人工打顶下棉花营养积累与分配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达到300 kg·hm-2后,化学封顶棉花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仍有小幅增长,而人工打顶棉花呈现下降趋势。棉花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化学封顶处理为出苗后59~109 d,而人工打顶为出苗后56~100 d。在棉花生育后期(打顶后30~60 d),同等施氮量条件下化学封顶棉花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素积累量高于人工打顶棉花。该研究最佳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可显著增加棉花单株结铃数0.66~1.66个,平均增产26.72%。  相似文献   
9.
基于随机森林偏差校正的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3指数)为因变量,采用融合多源遥感数据的随机森林(RF)算法构建淮河流域2001—2014年作物生长季(4—10月)的农业干旱监测模型,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偏差估算法、旋转残差法和最优角度残差旋转法4种方法进行模型结果校正,以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及干旱等级监测准确率对模型监测能力进行评估。选取最优校正方法,构建随机森林偏差校正干旱监测模型(Bias-correcting random forest drought condition,BRFDC),通过站点实测土壤相对湿度及干旱事件记录对模型干旱监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最优角度残差旋转法校正后,模型模拟精度指标R2和RMSE分别为0.897、0.874和0.335、0.362,优于其他校正方法;偏差估算法对各类干旱等级监测更为准确,尤其是对极端干旱的监测准确率最高,达到33.3%~50.0%,最终采用偏差估算法作为最优校正方法,构建BRFDC模型;相比SPEI3,BRFDC模型计算指数与大部分站点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更加显著(P 0.01),适于农业干旱监测; BRFDC模型能够准确监测淮河流域2001年严重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变过程,并能有效识别极端旱情。该模型可为淮河流域农业抗旱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棉花在低温条件下对脱叶催熟剂的敏感性,筛选出棉田脱叶催熟剂与外源物质的复配组合,以新陆早57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15种外源物质与脱叶催熟剂(脱吐隆和乙烯利用量分别180 g·hm-2和270 g·hm-2)组合,并设清水为空白对照,于9月15日喷施药剂后每隔5 d进行田间调查。试验结果表明,进行常规脱叶时,添加快速渗透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异辛醇聚氧乙烯醚及仲辛醇聚氧乙烯醚 20 g·hm-2或复硝酚钠3 g·hm-2效果较好,显著提高了棉花脱叶率和吐絮率,降低叶片挂枝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