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来自16个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净度、千粒重、生活力、含水量、硬实率以及不同处理下发芽率等质量标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苦参种子净度均在92%以上;千粒重除安徽亳州外,其他种源均在40g以上;含水量均不超过12%;硬实率均在85%以上;综合生活力、未处理种子、发芽率2个指标发现山西长治西河底、河北安国、内蒙古赤峰的苦参种子种质较好;经破除硬实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未处理,不同种源最优处理不同,其中6个种源苦参种子的3种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个种源浓硫酸处理下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个种源摩擦处理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还有3个种源浓硫酸与摩擦处理之间差异性不显著,但显著高于热水处理。  相似文献   
2.
晋麦72(原名临抗5号)是由山西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郑891为母本,烟1604为父本杂交,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2001年3月16日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山西粮食安全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入世的大背景之下,研究了山西小麦的生产问题。通过省内外、国内外市场的调研、预测与分析,明确了入世山西小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占领省内市场实现自给平衡的可行性,构筑了未来发展的大体框架;提出了小麦生产“三大支撑体系”的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山西小麦生产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建立起加入世贸山西小麦自给平衡的战略体系(战略方针+战争对策),为入世后政府的小麦生产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 3个抗大麦黄矮病毒 (BYDV)冬小麦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 ,采用 3× 4不完全双列杂交 ,研究分析其抗病性和丰产性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抗病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以加性基因效应占绝对优势 ;抗病与高产二性状呈负相关 ,应以耐病高产为选择目标 ;抗病母本应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较低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丰产父本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相似文献   
5.
簇毛麦是小麦的一个野生近缘种,小麦-簇毛麦1V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的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均高,将簇毛麦1V染色体的优质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进一步创造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易位系是小麦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以小麦-簇毛麦1V异染色体系材料为基础,用普通小麦连续回交,结合原位杂交和PCR标记鉴定方法,分析1V染色体以及1V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6.
小麦黄矮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 3× 4不完全双列杂交 ,对抗黄矮病性母本和丰产性父本的组合效应进行了黄矮病抗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 :①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与特殊配合力效应正向相关 ,而一般配合力效应更具重要性 ;②黄矮病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以加性基因效应占绝对优势 ,遗传决定度高达 97 6 8% ,狭义遗传力为 90 3%。  相似文献   
7.
采用 3× 4不完全双列杂交 ,对 2个遗传背景不同组合 5个世代进行GAV株系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抗大麦黄矮病毒 (BYDV)遗传存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 ,以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 ,遗传决定度为 90 %以上 ,狭义遗传力为 75 %~ 83% ;后代表型变异因亲本的遗传背景不同而异 ,其平均抗性和分离程度与父本抗性值及其变异系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临抗11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所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协作,利用抗黄矮病小麦品系Y 950443和晋麦47杂交、回交,采用穿梭育种、连续抗性鉴定的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种2001年出圃,2002~2003年参加品比试验,2002~2004年参加山西南部麦区旱地区试、生产试验和国家黄淮麦区旱地预试、区试,同时进行大面积示范繁殖,2004年8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临抗11号属冬性中熟品种,苗期半直立,分蘖力中等,发育稳健,株型紧凑,叶片窄长,叶色深绿,主茎和分蘖发育均衡,穗层整齐,株高85 cm左右;大穗纺缍型,长芒、白颖;灌浆快,落黄好,籽粒较大、卵…  相似文献   
9.
晋花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花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花生新品种,2006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四届九次会议认定定名。据多年多点试验表明,具有高产、抗病、适应性广泛等优点;高产栽培技术宜选地施肥、适期播种、规范化管理等措施。适宜在山西省花生生产区春播,南部油菜、麦田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金银花AP2转录因子参与低温的应答机制,本研究基于低温下金银花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金银花AP2转录因子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磷酸化位点、蛋白基序以及进化分析进行鉴定和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个DREB基因和1个RAV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金银花中共筛选了34个AP2转录因子,不同转录因子之间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表明其在不同的微环境中发挥不同的功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仅有2个AP2定位于叶绿体,其余均定位于细胞核,符合其作为转录因子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特性;所有AP2的磷酸化位点均依次表现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根据AP2中所含有的AP2数量以及序列同源性,可将34个AP2分为四个大类,20个AP2属于ERF亚家族,3个属于DREB亚家族,RAV亚家族仅有1个,其余10个属于AP2亚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DREBRAV基因均能响应低温胁迫,且不同低温处理时间的不同组织的表达量存在差异。本研究为阐明金银花AP2转录因子响应低温胁迫的机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