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涛  薛国典  沈向磊  张峰  范志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85-1187,1193
对小麦LMW—GS的分类、结构、在染色体上的定位以及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对小麦品质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LMW—GS在小麦育种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逐渐干旱对牡丹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 研究逐渐干旱条件下牡丹光合指标及荧光特性变化。(方法)以胡红、洛阳红两种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土壤逐渐干旱处理,从牡丹光合响应、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来研究牡丹光合与荧光特性。(结果)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下降,胞间CO2浓度(Ci)升高,干旱降低牡丹净光合作用、限制气体交换。(结论)7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最适合牡丹的生长,同时发现与干旱胁迫相比,水分过多更不利牡丹的生长。不同品种间比较发现,胡红比洛阳红更耐旱,适应性更广  相似文献   
3.
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不施氮、农民习惯、高产高效、超高产和持续高产高效5种生产模式,研究了不同生产模式对小麦叶龄、次生根、叶面积系数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在超高产的生产模式下,产量最高,产投比最大。该研究为百农矮抗58在漯河市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2007-2010年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小种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粉病菌小种种群结构复杂,2007-2010年共鉴定出36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分别为31号、111号和311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27.27%、27.27%、26.19%;其次为11号、115号和401号小种.同时,出过白粉病菌的小麦具有低毒力小种锐减、中毒力和高毒力小种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导入rolB基因的第6代转基因棉花植株为供试材料,对转基因株系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茎粗、根/冠比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rolB基因的导入不仅使转基因棉的茎粗明显提高,而且还使其生根能力明显增强,根/冠比显著大于对照,表现为根系更为强大,抗旱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沈向磊  沈荟祥  葛昌斌  郭春强  曹燕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74-15675,15683
[目的]研究不同供肥措施对强筋小麦灌浆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找到较理想的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措施。[方法]以郑麦366为供试品种,设置5种供肥措施。[结果]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强筋小麦的灌浆速率,延长灌浆时间,有利于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增加,进而提高小麦产量。[结论]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对提高强筋小麦产量有促进作用,在5种处理中优化施肥方式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砂姜黑土地的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以郑麦366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砂姜黑土地上小麦生长发育特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氮肥种类和增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小麦产量,特别是氮肥优化施用+保水剂可显著提高砂姜黑土地小麦的总茎数和主茎叶龄,促进分蘖;优化施肥+保水剂或控释肥(N)可显著促进次生根生长,增产效果较好,小麦产量达8 756.87 kg/hm2,而施肥和保墒是砂姜黑土地小麦增产的关键技术.因此,氮肥优化施用+保水剂可促进小麦分蘖成穗,提高其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以小麦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改良的热不对称交织PCR(TAIL—PCR)技术成功克隆到小麦PM H^+ -ATPase基因的上游侧翼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363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GGCGGG序列位于一141~-135bp;TATA.box位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CAT-box上游-37~ -32bp;-70~ -80bp间没有发现CCAAT—box;ATG位于CAT-box下游203~205bp处,5’UTR(非编码区)序列全长202bp,表明该序列为小麦H^+ -ATPase启动子序列.  相似文献   
9.
小麦高产高效可持续生产模式及水肥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5种生产模式,研究不同生产模式、施肥方式对小麦生育指标、群体动态、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施用不当,对植株生长发育、产量三因素、产投比等均有较大影响。因此,应改变传统的施肥技术,提高小麦产量,最终达到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逐渐干旱条件下牡丹光合指标及荧光特性变化.以胡红、洛阳红两种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土壤逐渐干旱处理,从牡丹光合响应、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来研究牡丹光合与荧光特性.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下降,胞间C02浓度(Ci)升高,干旱降低牡丹净光合作用、限制气体交换.7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最适合牡丹的生长,同时发现与干旱胁迫相比.水分过多更不利牡丹的生长.不同品种间比较发现,胡红比洛阳红更耐旱,适应性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