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6篇
  15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播期对加工型番茄上市期与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位于北纬37°28′~39°57′,东经97°20′。区内交通方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有良好的灌溉条件,非常适宜加工型番茄的生长发育。区内有三大番茄酱厂———临泽天森番茄酱厂、甘州区屯河番茄酱厂、河北中化高台番茄酱厂,为加工型番茄的销售提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龙"是皇权和吉祥的象征。它无所不能而又如此"尊贵",中国人把它认作整个中华民族的祖先,自己则是"龙的传人"。自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时代开始, 龙就变成了帝王的徽号,倍受尊崇。那么谁是龙的Model?自然界中是哪一种动物得到造物的恩宠,被神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龙的形象呢? 关于龙的起源,目前国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然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纷纷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归纳起来,有十几种说法:包括"蜥蜴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放归计划框架与操作程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IUCN/RSG关于物种放归的标准,借鉴麋鹿、普氏野马和扬子鳄等物种放归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大熊猫放归的基本内容和程序,即:足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知识;适宜栖息地的选择;充足的释放动物种源;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有效的工作小组的分析和综合,从潜在的栖息地的评估和选择,到小规模的释放试验性项目,长期监测,发展到正式放归项目实施。  相似文献   
4.
5.
对天水市鱼菜共生产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发展现状,并分析了鱼菜共生产业发展特点,以期为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已经成为影响物种进化的重要力量。两栖动物的迁移能力较弱,城市化导致两栖类被完全或部分的隔离,丢失更多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上海市的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的mtDNA Cyt b部分序列进行分析,共扩增出235条序列,获得61个单倍型。研究表明城市区域遗传多样性较低,上海市的金线侧褶蛙分化程度处于中低的水平(Max FST=0.296;Min FST=0.004),各种群之间遗传分化有限。黄浦江及其支流可能作为水上扩散通道,有助于基因交流,各城市公园之间的遗传分化差异并不显著;而长江阻碍了种群之间的交流,城市公园和郊区,以及岛屿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显著。此外,单倍型网络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上海的金线侧褶蛙并没有对应城市化程度形成相应的单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维生素B_1促进饲料发酵的机理及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添加维生素B_1,均为固态发酵。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B_1能够加快发酵进程,饲料p H和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还原糖含量显著提高(P0.05)。饲料发酵72 h,添加维生素B_1组饲料pH降低了1.31%(P0.05),干物质降低了0.70%(P0.01),饲料还原糖提高1.34%(P0.05);维生素B_1增加了有机酸含量,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不同分析方法研究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磷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联系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作用的关键元素。对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反应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助于了解其在陆地和水环境中的形态、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本文主要综述了磷酸根在常见(土壤)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研究进展。各种分析技术或方法,如OH–释放量分析、Zeta电位分析(电泳迁移率测试)、等温滴定量热法、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X射线吸收光谱、表面络合模型、量子化学计算等,均以不同方式揭示磷酸根在不同矿物体系的吸附机制。磷酸根在矿物(尤其是铁、铝氧化物)表面的吸附通常伴随着水基和羟基的交换。一般认为磷酸根在矿物表面主要形成双齿双核、单齿单核内圈络合物,且受pH的影响较大。pH以及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密度影响内圈络合物的质子化状态。在低pH、高磷浓度、较高反应温度、较长吸附时间,以及弱晶质矿物吸附等条件下矿物表面吸附的磷可在矿物表面转化形成含磷的表面沉淀,造成矿物溶解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的进一步降低。最后展望了磷酸盐在矿物-水界面吸附有关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利用北斗导航技术实现农机的自动、智能、精准驾驶,是我国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方向。以北斗导航技术为基础,阐述了国内外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研究现状,研究了北斗农机定位解算算法,提出一种新的PVT解算算法。利用该算法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并进行了试验模拟小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场地和天气一定的条件下,该方案的定位精度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龙葵(Solanum nigrum L.)耐镉(Cd)机理,采用基质培养法,研究了50 μmol·L-1 Cd(CdCl2·2.5H2O)处理120 d对其生长和叶片细胞壁果胶、木质素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NADH-过氧化物酶(NADH-POD)、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和松柏醇过氧化物酶(CAPX)活性以及质外体汁液中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G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d处理显著抑制了龙葵地上和地下部的伸长生长、降低了根的干物质积累(P<0.05),但茎的分枝增多,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细胞壁结合酶NADH-POD、GPOD和CAPX活性以及果胶含量显著增高(P<0.05),而PG活性显著下降(P<0.05),Cx活性和木质素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质外体汁液中H2O2含量显著增加(P<0.05),GPOD和SOD同工酶谱及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CAT同工酶谱带增宽,APX同工酶谱带数增加,二者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50 μmol·L-1 Cd较长时间处理龙葵植株,其地上部分生长仍处于良好状态,表现出对Cd毒害的耐性,这与Cd处理后叶片细胞壁果胶含量和结合酶GPOD以及质外体汁液中APX、CAT活性升高有关,推测这是龙葵耐Cd的一种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