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扬辐粳 7088 属于常规迟熟中粳稻,株高适中,株型半紧凑,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较强,熟期转色好,2023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 20230051)。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扬辐粳 7088 全生育期 152.5d,与对照淮稻 5 号相当;株高 98.8cm,亩有效穗数 23.0 万穗,每穗总粒数 129.1 粒,结实率 93.2%,千粒重 27.0g ;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稻米品质符合 NY/T 593—2021《食用稻品种品质》优质 2 级标准。对扬辐粳 7088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以及相应的栽培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麦黄花叶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土传病毒病,严重时会导致小麦产量大幅下降。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是主要的病原体之一,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以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为媒介感染小麦。目前已鉴定出14个抗WYMV的基因位点,图位克隆了1个抗病基因,证实了3个基因具有抗病性调控功能,已育成多个抗病小麦品种(系)。本文从小麦黄花叶病毒的病原体特性、病害分布、小麦抗性遗传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综述了WYMV及小麦抗病性的研究进展,并对WYMV抗性基因挖掘和小麦抗病育种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扬辐麦 14(原名扬辐麦 4188)系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结合方式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7-201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6254.55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5.75% ;2018-2019 年度续试,平均产量 6748.50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6.78% ;2019-2020 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6573.00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6.01%,3年试验均为极显著增产。2023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 20230012),在审定试验中表现出早熟、高产、中抗赤霉病、高抗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等优点,品质达优质中筋小麦标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群体生长,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绿色、高效、优质小麦产业发展需求,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以高产小麦品种扬辐麦 4 号为母本、优质抗病小麦品种镇麦 9 号为父本,利用辐射诱变与杂交技术相结合,育成高产、多抗、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扬辐麦 13。2017-2020 年度完成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1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 20210005)。扬辐麦 13 综合抗性强,中抗赤霉病、免疫白粉病、抗小麦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抗倒伏;品质优,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该小麦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促进小麦的清洁、高效生产,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需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合理肥料运筹、综合病虫害防治并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