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稻虱缨小蜂适宜冷藏的虫态以及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在5℃~12℃范围内对稻虱缨小蜂各虫态进行冷藏。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卵冷藏后部分不能正常孵化,不适合在卵期进行冷藏。稻虱缨小蜂在幼虫期和蛹期冷藏,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缩短;对性比和子代数不造成影响;羽化率随着冷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幼虫期不同虫龄之间以及不同虫龄与蛹龄之间的羽化率无显著差异;11℃冷藏的羽化率受冷藏时间的影响最小,冷藏20d的平均羽化率高于80.00%,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隐羽化期和成虫期受低温和冷藏时间的影响较大,不适合冷藏。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冷藏效果最好的虫态为幼虫期和蛹期,11℃为适宜冷藏温度。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郑单958和丰单3号为材料,于六叶期喷施玉米专用抗冷剂聚糠萘水剂(PKN),研究PKN对黑龙江省3个积温带上花后玉米穗位叶衰老生理及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第I积温带到第III积温带,气温逐渐降低; 两玉米品种穗位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绿素(Chl a+Chl b)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同一积温带,两品种不同处理的穗位叶SOD、POD、CAT的活性随生育期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而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PKN处理后3个积温带的两品种穗位叶SOD、POD、CAT的活性及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MD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从第I积温带到第III积温带,两品种籽粒的干重均随籽粒的发育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而灌浆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且两品种籽粒干物重和灌浆速率呈下降趋势; PKN处理后两品种的籽粒干物重和灌浆速率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0年和2011年PKN处理后3个积温带两品种的产量均增加。2010年第III积温带的ZDTR和FDTR的增产幅度比第I、第II积温带高2.58%、1.17%和2.04%、1.48%。2011年第III积温带的ZDTR和FDTR的增产幅度比第I、第II积温带高8.2%、5.1%和3.4%、0.8%。由此可见,PKN处理后延缓玉米叶片衰老,提高籽粒的灌浆速率,最终增加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以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纹枯病对佳辐占再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主要影响佳辐占倒3和倒4芽的再生力,降低再生季的穗茎比,导致再生季的有效穗减少,从而影响再生季产量。  相似文献   
4.
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技术对于提高种田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水稻种植人工劳动成本高的发展瓶颈,加快再生稻在南方稻区的推广,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经多年机收再生稻的试验示范,总结出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以供再生稻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5.
苗期叶面喷施6-BA对玉米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Zhengdan958 was taken as testing material and spray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6-BA solution on the leaves surface at 3 leaves stage for studying the 6-BA effect on the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The result showed that in 3 leaves stage,the NRA of leaves and leaf sheat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root,the NRA of leaf sheat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eaves.From bottom to apex,the NRA of the 1 leaf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2,that of the 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3.The NRA of leaves and leaf sheath and root had been changed by leaves surface spraying of 6-BA treatment.10 to 100 mg/kg 6-BA had promoted the NRA of leaves and had debased the NRA of root,but it had no regularly regulation on the leaf sheath.But the NRA of leaf and leaf sheath and root were promoted by 200 mg/ kg 6-BA treatment.  相似文献   
6.
针对东北地区低温冷凉气候区密植条件下玉米叶片早衰现象,于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磷酸胆碱合剂对京单28和先玉335叶片衰老相关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叶片保绿度、叶绿素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化控处理后,不同种植密度下,2个玉米品种叶绿素含量提高了6.57%~23.40%,保绿度提高了4.5%~13.9%;SOD、POD、CAT活性在中高密度条件下较对照升高了4.76%~21.64%,MDA含量较对照降低4.39%~11.82%;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京单28产量最高增加了398.3kg/hm2,先玉335产量最高增加了774.2kg/hm2。以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下的各生理指标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MDA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外(r=-0.810**),其余都表现出正相关,其中POD活性(r=0.660*)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磷酸胆碱合剂可以延缓玉米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分离鉴定内生固氮菌并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菌株,为水稻生产中固氮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拔节期和抽穗期佳辐占根系中分离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16S rRNA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解钾能力验证;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将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单独接种盆栽水稻幼苗,测定其对株高、根长、鲜质量的影响;将内生固氮菌混合菌液接种水稻品种佳辐占和台粳8号,于齐穂期测定倒1、倒2和倒3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结果】从拔节期和抽穗期水稻根系中分别分离出10和20株内生固氮菌,且两个时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拔节期以克雷伯氏菌属为主,而抽穗期以假单胞菌属为主。筛选出7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分别是J3、J10、J23、H27、H30、H33和H37。乙炔还原法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内生固氮菌均具有弱固氮活性,其中 H33和H40-2菌株固氮能力相对较强。将固氮菌回接水稻幼苗,H40-2和J3菌株对水稻株高、地上鲜质量、根长均有显著影响,可促进水稻生长。将固氮菌混合回接水稻根系,发现佳辐占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台粳8号显著提高。【结论】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H40 2和J3在水稻苗期具有明显促生作用,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聚糠萘合剂对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单808为试验材料,结合不同氮肥水平,研究了聚糠萘合剂(PKN)对玉米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KN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株高和穗位高,显著增加了玉米灌浆期至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延缓了玉米后期叶片衰老;在不施氮肥和氮肥过高时,PKN处理促使干物质由营养器官向子粒转运。从穗部性状来看, PKN处理增加了穗行数和百粒重,产量也较对照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烟稻轮作生产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生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氮肥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为明确优质稻“福香占”在福建烟后稻区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充分发挥其优质、高产特性,【方法】本研究设置CK(0)、N1(51.75)、N2(103.5)、N3(155.25)、N4(207 kg/hm2) 5个氮肥(以纯氮计)水平,在大田环境下,分析“福香占”光合特性、田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品质、香味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随施氮量增加,“福香占”生育期逐渐延长,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叶绿体大小、叶片中蔗糖和淀粉含量均上升,N3或者N4达到最高。两年穗总粒数和田间产量均是N2最高,结实率、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稻米加工品质N2处理表现最好,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受氮肥水平影响不显著。蛋白质含量随氮肥量升高而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均随氮肥量增加而降低,消减值升高。N<...  相似文献   
10.
根系微生物影响宿主植物的健康和营养吸收。为了解再生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根系内生固氮菌变化,以强再生力品种佳辐占和甬优2640为研究对象,基于nifH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对根系内生固氮菌群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根系内生固氮菌群多样性随着再生稻生长发育发生变化,在整个生育期慢生根瘤菌属与固氮螺菌属是优势菌属,根系内生固氮菌可以作为生物标记物区分水稻生长发育期。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再生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群随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及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