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87年对黄土高原的小麦近缘野生遗传资源进行了考察,明确了小麦族野生种属在黄土高原的分布及生境,收集了5个属22个种的材料,采集了123份种子和148份标本,对20个种的材料进行了根尖染色体观察,明确了各个种的染色体数目。  相似文献   
2.
许树军  董玉琛 《作物学报》1989,15(3):251-259,T001
  相似文献   
3.
小麦与山羊草双二倍体抗病性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许树军  董玉琛 《作物学报》1990,16(2):106-111
本文报道了波斯小麦与粗山羊草(5个品系),小伞山羊草和卵穗山羊草双二倍体及其亲本的抗叶锈和白粉病鉴定结果。粗山羊草对叶锈的抗性受波斯小麦品系 PS 5(不抗叶锈)的抑制,在双二倍体中不能表现。小伞山羊草和卵穗山羊草对叶锈的抗性不受波斯小麦的影响,能在双二倍体中充分表达。以对白粉病免疫的波斯小麦为母本与免疫的山羊  相似文献   
4.
在小麦与山羊草杂交中发现,波斯小麦品系Pss与粗山羊草、卵穗山羊草、小伞山羊草、顶芒山羊草以及钩刺山羊草的杂种F_1具有可育性,自交产生一批小麦—山羊草双二倍体。对波斯小麦×粗山羊草杂种F_1的细胞学研究表明,可育性是由于杂种F_1以两种途径形成了未减数配子。1.一部分花粉母细胞第一次分裂消失,只发生第二次分裂。  相似文献   
5.
根据菌株的组成可分为单一菌株和复合菌株.现生产上常用的多为复合菌株.目前最常用的菌种为乳酸杆菌属、粪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酵母菌属.其中乳酸杆菌属、粪链球菌属为正常存在的微生物,而芽孢杆菌属和酵母菌属仅零星存在于肠道中.芽孢杆菌具有较高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可明显提高畜禽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芽孢杆菌在饲料加工过程及酸性环境中有较高的稳定性,在肠道环境中不增殖.目前已被国家批准使用的益生菌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酵母菌、黑曲菌、米曲菌.  相似文献   
6.
许树军  董玉琛 《作物学报》1989,15(3):251-259
波斯小麦(Triticum carthlicum,AABB)与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DD)杂交,杂种 F_1出现可育性。不同组合的自交结实率21.25—39.72%。细胞学研究表明,可育性是由于杂种 F_1通过两种途径形成了未减数配子:第一,一部分花粉母细胞第一次分裂消失,只发生第二次分裂。即21条染色体集中到赤道面上之后,姊妹染色单体均等分离并移向  相似文献   
7.
1鸡舍建造 鸡舍应建造在通风向阳处,鸡舍前后可每隔3m开一个70cm×120cm的采光透风窗,室内一侧放置栖架、饮水器、料槽,等距离分布于舍内,同时在向阳面的一边开一个高160cm,宽70cm的小门,门外设置铺有沙子的运动场。  相似文献   
8.
本材料1979年从德国种质库引进,原名T. persicum Vav. var. darginicum Mulzhn。本所保存号PS_5,染色体组型AABB,2n=28。株高119厘米,茎秆细,在灌溉条件下易倒伏,叶片长34厘米,宽1.5厘米。茎叶穗无腊质,穗层不整齐。芽鞘白色。穗纺锤形,较似普通小麦。颖黑红色具短毛。护颖龙骨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小麦族遗传资源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2003~2004年的4~5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野生白枕鹤、特殊类型野生白枕鹤、野生和散养配对白枕鹤(♀野生+♂散养)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白枕鹤经历了求偶期、孵化期和孵化中止期;在不同的繁殖时期,觅食行为发生频次最高(50%左右),其次为警戒行为(20%左右);在孵化期,除了上述两种行为外,孵化行为的出现频次也较高,分别为21.82%、46.61%和47.83%。T检验表明,不同时期三类白枕鹤各行为的差异显著(P〈0.05),但在孵化中止期,特殊类型白枕鹤与野生白枕鹤的各种行为与它们各自求偶期的行为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