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裂褶菌发酵生产苹果酸的提取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的液体培养基能发酵产生苹果酸,经10天振荡培养后,发酵液中的苹果酸积累量为1600mg/100ml。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的苹果酸,经纸层析鉴定其hRf值为61.5,熔点为97~100℃,旋光度(?)=-5.0,红外谱的吸收高峰在3200cm~(-1)、1700cm~(-1)、1400cm~(-1)、1300cm~(-1)、1200cm~(-1)和660cm附近,结果与标准苹果酸一致。  相似文献   
2.
3.
松口蘑 Tm-3 菌株的紫外诱变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松口蘑(Tricholorna matsutake)Tm-3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将茵丝体生长快且茂盛的诱变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比较茵丝体生长量和胞内多糖产量.筛选出诱变株Tm-3-21为胞内多糖发酵的优质菌株,其胞内多糖产量达0.67mg/mL,得率是9.41%,比出发菌株提高1.19倍。  相似文献   
4.
绣球菌的诱变育种和深层发酵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绣球菌301、302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以生长速度为指标进行初筛.再通过深层发酵进行复筛。综合分析菌丝体的生长量和胞内外多糖的产量.选出301—3、302—2为优选菌株。研究不同碳、氮源对诱变株301—3菌丝体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认为淀粉、麦芽糖是较为合适的碳源:玉米粉和麸皮是较为合适的氮源。对碳氮源正变试验.确定最佳的培养基组成为:淀粉2.0%、麦芽糖0.4%、玉米粉0.6%、麸皮0.6%。  相似文献   
5.
滁州市试种杂种小麦情况孙琪李尚义*周桂萍(安徽省滁州市农技推广中心239000)(滁州市原子能研究所)姚金玲盛宣国钱秀萍(清流办事处农技站)(南谯区农技推广中心)(凤阳县城西农技站)我市1991年试种宁矮14×R16,1992年除继续试种三系的麦优1...  相似文献   
6.
7.
苏祝成  钱秀萍 《茶叶》2005,31(3):156-158
在我国的不少茶类中,外形是衡量品质的主要因子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制茶工程技术的发展。针对一些茶类物质性消费特点,能过弱化外形在品质评价因子体系中的权重,诱导加工技术创新和推进产生化加工工艺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几种营养条件对裂褶菌生长及产L—苹果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裂褶菌在发酵培养基中振荡培养产生苹果酸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每毫升发酵液产苹果酸10.48mg,果糖和麦芽糖次之,苹果酸产量分别为6.28mg/ml、5.05mg/m1.最佳氮源是牛肉浸膏、草酸铵和硝酸铵,苹果酸产量分别为6.65mg/ml。6.05mg/ml、5.98mg/ml,苹果酸产率分别是16.5%、13.3%、12.5%.在自来水配制的发酵培养基中,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钾对裂褶菌产酸影响不大,而培养基中添加硫酸镁后苹果酸产量下降。碳酸钙浓度与苹果酸产量成正比,碳酸钙浓度从1%增加到5%,苹果酸产量从1.55mg/ml提高到11.38mg/ml,产率可提高约7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