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1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2篇
  37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6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于1990~1992年在江苏农学院实验农场进行,供试品种(系)为扬麦5号、冀845418和8874.通过在小麦开花期喷施强力增产素,研究其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强力增产素能延缓花后叶片的衰老,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功能,扩大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具有一定的增粒、增重作用。开花期喷施,可增产6.82%~8.56%,花后20d喷施效应下降,仅增产3.73%。  相似文献   
2.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设施农业的概念、内涵和类型;分析了国内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设施农业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抽穗前后遮光对超级粳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以超级粳稻南粳44和宁粳3号为材料,设置3种遮光处理(L0:不遮光,L1:抽穗前遮光20d,L2:抽穗后遮光20 d),研究抽穗前后遮光对超级粳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后遮光处理的产量高于抽穗前遮光的处理,但都低于不遮光的处理(产量L0L2L1)。其中,与L0相比,L1降低了抽穗期LAI、粒叶比及拔节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同时增加了齐穗后剑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表现为贪青迟熟;与L0相比,L2主要影响了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光合物质积累,但L2对粒叶比和SPAD值的影响大于L1。株型特征方面,与L0相比,L1降低了齐穗期水稻穗长和倒3叶的透光率,增加了株高及上3叶的叶基角、叶开角、披垂度。  相似文献   
4.
以杂交稻和常规稻为试验材料,在苏南常熟、苏中兴化和苏北东海3个试验点同时开展播期试验,探讨迟播迟栽条件下机插稻稳产、增产问题。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各试验点水稻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群体颖花量和结实率不断下降,生育期延迟且全生育期缩短。分析发现,每穗粒数受播期影响最大,其余依次为结实率、穗数、千粒重。甬优2638依其大穗优势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但随着播期的推迟,其产量优势减小。甬优2638在各稻区均表现出抽穗较早、群体库容大、生物产量高等优势,具有在迟播迟栽生产条件下获取稳产、高产的潜质。迟播迟栽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生育期具有较大影响。据此,从安全生育性及稳产角度考虑,对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稻区生产的最晚播期进行了初步拟定,以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材料,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施氮量300 kg/hm2、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7∶3),分别设计6个侧深施肥处理[基蘖氮肥为常规施肥处理的100%(T1)、90%(T2)、85%(T3)、80%(T4)、75%(T5)及70%(T6),穗氮肥量同CK],探讨侧深施肥对里下河地区单季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个品种产量分别提高了9.49%和8.23%,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同时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但未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T3处理2个品种产量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是一种优质稳产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稻茬迟播小麦树脂包膜缓释氮肥高效施肥模式与技术,以冬小麦品种扬麦23为材料,以43%树脂包膜缓释氮肥(PCU,含氮43%)和尿素(U,含氮46%)为氮肥,设置“一次性基施”(A)与“一基一追”(B)2种施肥模式,共形成10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A1)、8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20%尿素基施(A2)、6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40%尿素基施(A3)、8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20%尿素返青期追施(B1)、8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20%尿素拔节期追施(B2)、6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40%尿素返青期追施(B3)、6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40%尿素拔节期追施(B4)等7个施肥处理,分析了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对迟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SPAD值、氮素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模式处理(A1~A3)的小麦产量显著低于常规施肥(CK,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一基一追”两次施肥模式处理(B1~B4)的产量显著高于CK,泰州与扬州两地分别平均增产 5.77%和5.64%,其中B4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8 796.80和7 848.18 kg·hm-2,分别比CK高8.30%和 9.05%;与CK相比,“一基一追”两次施肥模式处理的生育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乳熟期旗叶SPAD值、全生育期吸氮总量与氮素利用效率、净效益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不同施肥处理中,B4处理氮素各利用指标表现最优,其中氮素积累总量及经济净效益平均达到266.83 kg·hm-2和11 992.96元·hm-2。综上,“60%树脂包膜[JP3]缓释氮肥基施+40%尿素拔节期追施”是稻茬迟播小麦树脂包膜缓释氮肥高产高效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7.
江苏稻米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纬向递变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4个不同类型的品种,在江苏4个纬度地点分5个播期试验,探讨稻米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的纬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总体变化幅度从小到大依次表现为早熟中粳稻盐204、中熟中粳稻镇稻88、迟熟中粳稻9516、杂交中籼稻65002。4个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均以东梅点为最高。因纬度、播期的协同作用,各类型品种有各自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粳稻产量、品质及氦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高产施氮量条件下(225kghm^-2),按基蘖肥、穗肥不同施氮比例且穗肥依不同叶龄期追氮共设计了20种施氮模式,研究了其对超级杂交粳稻常优1号产量、氮素利用率及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常优1号产量影响极大,基蘖肥与穗肥施氮比例为58.34:41.66,穗肥以叶龄余数4、2叶等量施氮时,产量最高;产量与总吸氮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氮收获指数和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随着穗肥施氮比例的下降,稻米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垩白率、垩白度逐渐下降;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穗肥随追肥叶龄期推迟,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提高,而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胶稠度、外观品质因基蘖肥施氮比例的不同而异。综合来看,基蘖肥、穗肥施氮比例为6:4,穗肥以倒4、2叶期追肥可使该品种超高产、优质、高效得到较好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质除受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外 ,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和影响至关重要。栽培措施中 ,以氮素对小麦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各项主要指标的调节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0.
水稻源库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水稻源库的概论、特征指标、源库流在产量形成中的地位、源库类型的划分、主要研究手段以及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等6个方面,对中国水稻源库关系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水稻源库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