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稻瘟病自然病圃的建立及初步鉴定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在广西平南县稻瘟病重发区建立自然病圃,对2384份早晚造材料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自然病圃早造发病较重(叶瘟除外),晚造发病较轻,早造是抗性材料最佳筛选鉴定季节;诱发品种的选择应把握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以满足不同熟期抗病材料筛选的需要;双亲或其中之一具有抗病血缘,有助于筛选到稻瘟病抗性强的选系材料。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绮A制种困难主要是因为千粒重过小,颖壳闭合不好,抗性差等.为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应选择相对温度较大,昼夜温差大的稻作区作制种基地;加强田间栽培管理;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稻瘟病等危害;适时适量施用"920",采取早喷轻喷低量高效喷雾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中优936为供试水稻品种,分别采用25%咪鲜胺乳油3000倍液和87%三氯异氰尿酸粉剂500倍液浸种12h,催芽后进行水秧、旱秧两种方式育苗,调查成秧率和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处理对水稻种子成秧率均有提高作用,对恶苗病均有良好防效。水培秧苗情况下,咪鲜胺和三氯异氰尿酸两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差异不大;旱育水稻秧苗时,咪鲜胺处理对水稻秧苗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三氯异氰尿酸。生产上实行水育秧苗时建议使用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种子,旱育秧苗时推荐使用咪鲜胺浸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水稻新组合试制种的目的,并重点探讨了水稻新组合的试制工作特点、记载要求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用3个不同质源的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组成3×4不完全双列杂交,估算了空间诱变产生的2个恢复系与其对应的2个常用恢复系的株高、穗长等7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2个粳型亲籼恢复系的结实率的一般配合力均为正效应。HSP517除了穗数外,6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具有较大幅度的正效应,因而认为,HSP517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稻曲在稻穗上的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稻曲在稻穗及稻穗小枝梗上的分布特点,对2010年早稻稻曲病发病稻田收集的180份病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180份样本中共有稻曲630粒,其中258粒分布在稻穗下部,占40.95%,中部306粒,占48.57%,上部66粒,占10.48%,稻曲主要分布在稻穗中、下部;稻曲在稻穗上的分布特点是随着病害加重,分布于稻穗下部的稻曲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中部稻曲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而上部稻曲所占比例在各个病级稻穗上变化不大,稻曲在小枝梗上的分布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水稻品比试验按折干率计重与小区实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稻区域试验准确度和精确度及减轻后期测产工作量,2005年早、晚两造分别对10个和9个参试水稻组合进行折干率计产的比较试验,以小区湿谷重的5%、10%和15%3种比例取样,晒干后对折干率计算的小区干重与实际干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按3个取样比例的折干率计算的小区干重与实际干重差异不显著。提出在实际应用中采用10%的比例取样,2次重复,以2次折干率的平均值计算小区干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