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寻适合农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对健康粮食制品需求的农村零售业态布局,基于我国东、中、西部395个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从3个层次分析当前农村地区杂货店、便利店、集贸市场、自选超市等零售业态布局对农民粮食制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需求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缩短到最近自选超市的时间是农民提高粮食制品安全与营养需求的有效布局,增加所在村5 km范围内的便利店数量是提高低收入群体需求的有效布局。此外,对全体农民定期开展食物安全与营养健康教育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均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粮食制品安全与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作为主粮推广,关键是提高产量,增加其对主粮结构的贡献,这需要降低马铃薯的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收益,刺激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分析21世纪以来马铃薯生产成本的变化路径发现:马铃薯生产总成本增长迅速,在生产成本中,化肥和租赁作业费用的增长对物质与服务费用的增长贡献最大;人工成本中工价增长迅速,但外部雇工天数有减少的趋势。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马铃薯生产的间接成本下降空间有限,须依托技术创新,推进机械化作业,扩大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覆盖马铃薯等方面,控制马铃薯生产成本,真正提高农民收益从而扩大种植,推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进程。同时应鼓励使用农家肥,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我国是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小农户比重大,自产自消(费)程度高,他们的食物生产、消费与营养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健康保障,调查江苏省、河南省、四川省农民的饮食多样性(人日均摄入的食物种类)以及农业生产多样性(日常生产的食物种类)与饮食多样化和营养健康(BMI)的相关性,旨在为农民良好饮食习惯形成以及农村人力资本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法,利用食物频率法从江苏省10个村、河南省10个村、四川省6个村共收集395份农民调查问卷,开展总样本与各省分样本自产食物种类情况、各类食物摄入的来源与数量、每日摄入自产食物的营养状况的描述性分析;根据食物消费与个人健康效用的经济理论,在不存在内生性问题的前提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农民的农业生产多样性对其饮食多样化的影响和采用Probit模型探讨农民的农业生产多样性对其营养健康的影响。结果 受访者的农业生产多样性程度不高,平均生产3.37个食物种类,省际差距较小,摄入的食物如水产品、水果类、奶及奶制品、畜禽肉主要来自购买;农民的饮食多样化程度也不高,人日均摄入食物种类3.34个,省际差距较大,摄入自产食物的数量均低于推荐量;在总摄入量中,畜禽肉摄入过多,而奶及奶制品、水产品摄入不充分;农民人日均摄入自产食物获得的营养不均衡,从自产食物获取的能量充足,但获取蛋白质、脂肪、钙、镁、钾、维生素A等营养素较低;近6成农民的BMI值正常,但省际差距较大。农民的饮食多样性、营养健康与农业生产多样性在10%统计水平上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总纯收入、营养知识认知、市场准入等因素也对饮食多样化有显著影响,而农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食物营养教育等因素对个人的营养健康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农业生产多样性促进了农民的饮食多样化和营养健康。然而,随着我国农业商品化程度和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农民购买食物满足饮食多样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在水土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下提高农民农业生产多样性的可行性不大。因此,鼓励在农村建立规范化的农产品市场,加强食物营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营养知识可能是保障他们饮食多样化和营养健康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全世界马铃薯品种繁多,单在中国主栽的品种超过80个,不同主栽品种营养成分及含量有所差异。在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背景下,改善居民膳食营养是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评价并筛选出营养更加全面、丰富的马铃薯品种,意义重大。选取甘肃定西主栽的7个马铃薯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熵权秩和比RSR法,对其品种间营养素差异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陇薯8号营养价值最优,其次是陇薯3号和陇薯6号。该方法除用于马铃薯营养价值评价,还可以针对其他农产品,如谷类、水果、蔬菜、肉、蛋、奶等进行评价,应用广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选取可能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产生影响的11个因素,通过LASSO方法分别筛选了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粮食、蔬菜、肉类、蛋、奶、水产品及鲜瓜果消费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食物之间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并不相同,不同人群即农村和城镇居民之间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宏观经济因素人均GDP对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非常微弱;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对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产生影响,对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没有影响;影响城乡居民蔬菜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且两者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人口老龄化率是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率的提高,肉类消费量增加,而该因素并不对农村居民肉类消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黑龙江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品种"兴佳2号"为研究对象,兴佳2号属中熟马铃薯品种,由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以"Gloria"为母本,"21-36-27-3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选育而成[1],其作为黑龙江省主要的种植品种之一,具有代表性。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在施入等量纯钾的前提下,硫酸钾及氯化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比例的硫酸钾和氯化钾在产量和商品薯率方面的影响,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施用氯化钾对产量和商品薯率的没有影响。而淀粉含量方面,处理D (100%氯化钾)与对照CK (0%氯化钾)和处理A (氯化钾含量25%)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表明施用氯化钾有提高淀粉含量的作用,提高幅度随施入氯化钾比例的提高而增加。通过以上表述可以说明,在黑龙江省的环境下,生产中可以施用氯化钾来代替硫酸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