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7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林业   207篇
农学   233篇
基础科学   108篇
  284篇
综合类   508篇
农作物   130篇
水产渔业   90篇
畜牧兽医   313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冬季罗非鱼营养性疾病的探讨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有东 《淡水渔业》2001,31(3):35-35
罗非鱼属热带鱼类 ,其最适生长温度在 2 5~35℃ ,生存温度 15~ 37℃ ,而致死温度在 10℃以下。在我国南方地区 (特别是两广地区 ) ,冬季平均气温在 10℃以上 ,为罗非鱼在自然条件下安全越冬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然而在冬季 ,许多地方还是发生了较大规模的鱼病和死亡情况。下面就南方地区冬季罗非鱼发病死亡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防治措施 ,以供参考。1 鱼病的流行情况与症状进入冬季 ,罗非鱼的死亡情况大多发生在气温骤然下降两、三天后 ,当气温又有所回升之时 ,其损失情况也各有不同。有些是集中大批量死亡 ,有些则是连续几天不断有死…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构成变化特点与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分析评价农民收入构成变化情况与特点,利于探索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集了安徽省6个主要养鸡地区65群鸡的185只病鸡共986份组织样品,对可引起免疫抑制性疾病的5种最常见病毒进行了PCR检测。结果,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73.08%和40.91%、46.15%和25.95%、41.54%和17.84%、18.46%和7.57%、13.85%和4.86%,其中被检鸡之二重或多重混合感染的总阳性率为24.33%。调查结果证实,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安徽省的商业鸡群中普遍存在,并与鸡群疾病多而复杂、损失大相关。  相似文献   
4.
黄瓜叶色突变体遗传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从黄瓜雌性系9110G中发现能稳定遗传的叶色突变体。该突变体子叶和第1~2片真叶最初为金黄色,叶绿素含量约为正常株的3/5,但随着叶片的生长这些叶片逐渐转绿。该突变体叶色黄主要是由叶绿素降低引起的,与类胡萝卜素无关。通过对亲本、F。、BE及F2后代观察和叶绿素测定,证明该突变体是细胞核遗传,由单一隐性基因控制,并且绿色对黄色为不完全显性。该突变性状是研究光合系统和基因定位的好材料,同时也可用来作为指示性状鉴定杂种纯度。  相似文献   
5.
植物乳杆菌ST-Ⅲ对实验性动物高胆固醇血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立试验用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用植物乳杆菌ST-Ⅲ制成的三个不同剂量的ST-Ⅲ活性乳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动物实验表明:三个剂量的ST-Ⅲ活性乳均可显蓍降低大鼠血清胆固醇(TC)的含量(P<0.01),但对甘油三酯(TG)的降低作用不显著(P>0.05)。高剂量的ST-Ⅲ活性乳可显著提高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1)。因此认为ST-Ⅲ活性乳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能,特别对高胆固醇血症具有良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鸡白细胞介素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产物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鸡白细胞介素2(IL-2)的cDNA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上,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IL-2,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37℃用IPTG诱导3.5h后,SDS-PAGE检测表明,表达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将诱导后的工程菌超声波裂解,离心后的沉淀用PBS洗涤5~6次,得到高纯度的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7.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在中国作为入侵物种,可造成食草动物中毒死亡,并给畜牧业带巨大的损失。为研究反刍动物采食紫茎泽兰后的中毒机理,本研究探讨了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紫茎泽兰对萨能奶山羊(Saanen goat)血常规及肝、脾、肾的病理学影响。选择16只5~6月龄健康萨能奶山羊,随机分成对照组(日粮中未添加紫茎泽兰)和试验Ⅰ、Ⅱ、Ⅲ组(日粮配比中分别添加紫茎泽兰40%、60%和80%),每组4只。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40%、60%和80%紫茎泽兰的混合日粮3个月,每两周检测一次血常规,试验末屠宰奶山羊,并观察其肝、肾、脾的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液中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后期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各试验组血液中淋巴细胞(lymphocyte,LY)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均呈下降趋势,试验后期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和脾肿大,肝组织出现淤血,肝细胞发生水泡变性及脂肪变性等,肾组织伴有出血、坏死、颗粒变性及水泡样变性的现象。因此,本研究结果说明紫茎泽兰对萨能奶山羊血液指标有显著影响,且长期摄入紫茎泽兰可引起动物肝、肾、脾等主要实质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假臭草幼苗生长对水氮耦合效应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军弟  莫小云  刘金祥 《草业科学》2018,35(7):1670-1678
为揭示入侵植物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幼苗生长对不同水、氮养分耦合模式的响应机制,探讨其与入侵性的关系,以假臭草为供试材料,设计3个供水量水平、4个供氮量水平共12个处理,比较假臭草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和叶绿素含量等生长指标对不同水氮耦合效应的可塑性反应。结果显示,假臭草幼苗生长受水氮耦合影响显著(P0.05),在适宜水分和养分条件,如中水中氮处理(沙土饱和含水量60%~70%,供水量60 mL·kg~(-1),供氮量0.30g·kg~(-1))处理下,假臭草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总根长度和根表面积等根、茎、叶形态指标表现较好,生物量积累较多,植株生长较好。低水处理(沙土饱和含水量30%~40%,供水量30 mL·kg~(-1))和高水处理(沙土饱和含水量90%~100%,供水量90mL·kg~(-1))的各个氮含量处理的假臭草植株的各项根、茎、叶形态及生物量指标均差于中水处理。假臭草叶绿素对氮素较为敏感,随着氮素增加其积累量也相应增多。研究结果表明,假臭草入侵植物喜好一定的水、氮环境,过多或不足的水分或养分则不利于假臭草的生长发育,但仍有一定的分布,这与其入侵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广西边境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阻截带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以及了解中越边境地区家禽禽流感病毒生态学,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对广西边境地区主要活禽批发市场家禽及市场环境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显示:广西边境地区活禽批发市场内禽流感病毒污染较重,呈多亚型病毒共存状态;家禽样品的平均病毒分离率为15.95%,环境样品则高达23.65%,明显高于家禽样品。市场调查发现:广西9个边境县(市、区)中,年活禽交易量在100万只以上的有5个;市场交易活禽主要为本地散养或规模场养殖家禽、从其他地区批发转运来的家禽以及边境走私家禽;大部分活禽市场没有配备消毒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也未严格执行休市制度。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边境地区活禽批发市场家禽交易量大且频繁,来源复杂;市场中禽流感病毒污染严重,多亚型病毒在市场内常年蓄积循环,且存在家禽隐性带毒现象,因而有病毒散播风险。污染严重主要是因市场管理水平不高和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造成的,因此需要加强市场的动物卫生监管,提高禽流感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几种固定条件对不同植物材料样品电镜超微结构图像清晰度的影响。以3个不同科属4种植物[油棕(Elaeis gineansis Jacq.)、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as Sw.)]为研究主体代表,探讨了2.5%戊二醛与4%戊二醛固定过夜、锇酸固定2 h及过夜的制备方法对其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成功观察了柱花草接种胶苞炭疽野生型菌株CH008后的病菌侵入过程。结果表明:油棕、拟南芥、花生及柱花草叶片经4%戊二醛与1%锇酸固定液固定过夜,其组织成像的效果均较为理想,各种细胞器整体信息丰富、结构组织完好、线条清晰。表明,此制备方法能够较好的保存植物叶片和细胞组织,提高制样的成功率及观察分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