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科学   17篇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精准施肥决策模型与数据库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北地区小麦及玉米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昌平区崔村镇大辛峰村种植区为例,研究了精准施肥决策系统中施肥参数,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将算法模型与数据库相结合,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施肥时土壤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利用二维插值的方法,建立了实验区中已知肥力样点与区域内未知肥力样点的相关关系,从而建立了土壤肥力查询数据库.通过以上方式,结合土壤的养分含量、作物种类及目标产量等相关参数来确定实验区域的施肥量.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施肥量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2.
乳清分离蛋白—多糖乳状液制备与乳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值7.0时以乳清分离蛋白为乳化剂制备初级乳状液,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通过加入具有不同电性的阴离子型果胶、中性瓜尔豆胶、阳离子型壳聚糖制备具有良好稳定性的乳清分离蛋白-多糖的二级乳状液,并考察pH值、乳清分离蛋白与多糖的比例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瓜尔豆胶与乳清蛋白乳状液粒子间无静电作用;在pH值5.0 ~6.0条件下,壳聚糖能够吸附到乳状液粒子表面,但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差;在pH值3.0~5.0、果胶质量分数为0.2%~0.5%条件下,乳清分离蛋白-果胶为乳化界面构建的二级乳状液,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快速检测生鲜肉中的瘦肉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快速检测生鲜肉中的瘦肉精,该研究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以沙丁胺醇为检测目标物,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肌肉组织和肝脏中瘦肉精含量的方法。在碱性环境下利用乙酸乙酯对样品中沙丁胺醇进行提取,采用Savitzky-Golay 5点平滑法和自适应迭代重加权惩罚最小二乘法消除光谱噪声以及荧光背景对分析建模的影响。为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对50个相同沙丁胺醇质量分数(1 mg/kg)的肌肉组织样品进行信号采集,对沙丁胺醇特征峰强度进行分析,621、814、1 253、1 489、1 609 cm~(-1) 5个特征峰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54%、6.07%、8.65%、7.44%、6.81%,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建立沙丁胺醇标准溶液的预测模型,沙丁胺醇浓度与其特征峰强度相关性较好,决定系数R~2为0.968。对肌肉组织和肝脏中沙丁胺醇含量进行检测,检测范围分别为0.01~5和0.02~5 mg/kg,检出限分别为0.01和0.02 mg/kg,其含量与预测实测值决定系数为0.912和0.921。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肌肉组织和肝脏中沙丁胺醇含量的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4.
基于可控气流-激光检测技术的鸡肉嫩度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肉嫩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可控气流-激光检测技术的瞬态、蠕变回复和应力松弛等动静态检测模态,并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和全局变量偏最小二乘算法,结合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鸡肉嫩度进行定性判别和定量预测。结果表明3个激励模态结合不同预处理算法均可实现鸡肉嫩度的定性定量评估。在定性方面,瞬态模态对嫩度具有最佳的分类效果;S-G卷积平滑算法表现出最佳的预处理性能,校正集嫩/老分类精度分别为1和0.98,马修斯相关系数为0.97;而验证集分类精度也达到了0.95和0.84。在定量预测方面,S-G卷积平滑算法在提升原始数据的信噪比上同样具有最佳效果;瞬态模态校正集和验证集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48和0.91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36N和1.013N。因此,在组织结构引起的品质预测动态模态较静态模态更适用。本研究开展的可控气流-激光技术在鸡肉嫩度评估的应用,为肉品检测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牛肉嫩度的高光谱法检测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实现对牛肉嫩度的预测和分级,构建了试验用高光谱检测系统,在400~1000nm波长范围内获取牛肉表面的高光谱散射图像.从高光谱图像中提取牛肉的反射光谱曲线,用step-wise逐步回归法选择 430、496、510、725、760和828nm 6个波长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全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为0.96,预测标准差为0.64kg.以嫩度6.0kg为界将样本分为嫩牛肉和粗糙牛肉2类,特征波长处反射值为变量,建立了正则判别函数对牛肉嫩度分级,用全交叉验证法验证训练的效果.嫩牛肉分级准确率为83.3%,较粗糙牛肉分级准确率为90.9%,总的分级准确率为87.0%.研究表明该预测和分级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深度学习的牛肉大理石花纹等级手机评价系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大理石花纹是影响牛肉品质等级的重要指标,目前中国牛肉加工企业对大理石花纹的评价是由专业分级人员参照标准图谱完成,具有主观性强、耗费人工的缺点。针对上述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分级方法,设计一种具有4层卷积的神经网络结构,实现了大理石花纹特征的自动提取,并基于智能手机开发了牛肉大理石花纹检测软件。该研究共采集样本图像1 800张,按3:1:1分为校正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为进一步验证模型,将该方法与传统机器视觉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取了牛肉大理石花纹的大、中、小脂肪颗粒个数,脂肪总面积和脂肪分布均匀度5个参数,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所用方法大理石花纹检测准确率更高,验证集检测正确率为97.67%。最后编写了手机软件,将模型移植入Android手机,在手机平台上调用模型进行大理石花纹检测。试验表明,该软件对测试集样本的检测准确率为95.56%,单张检测时间低于0.5 s。该研究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分类能力强和智能手机运行速度快等优点,开发了牛肉大理石花纹的手机评价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便携性,可提高牛肉大理石花纹检测效率,有助于提高农畜产品检测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畜肉品质光谱检测过程中,不同样品之间的厚度差异导致肉品表面到光纤探头的检测距离存在差异,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肉品无损检测的光学传感器,并间隔玻璃从下至上对畜肉品质进行检测,消除了样品厚度对检测距离的影响,并分析了光谱曲线随检测距离变化的变化规律。为探究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搭建了试验平台,包括光谱仪、距离调节机构、光源、石英玻璃、光学传感器和计算机,其中石英玻璃可透过220~2500nm波长范围的光而无吸收,光学传感器可以帮助采集更多的肉品漫反射光。选择了18个猪肉样品贮藏在4℃环境中,并在不同的冷藏时间取出进行光谱采集(400~1100nm),采用不同的检测距离(8~22mm,间隔2mm),最后测量样品的挥发性盐基氮(TVB N)含量。在获得样品光谱数据后,分别用1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V)和1阶导数+SNV等方法进行预处理,并建立猪肉的TVB N含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检测距离为16mm,采用1阶导数+ SNV预处理时,建立的TVB N含量预测模型效果最好,校正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8和0.92mg/(100g),预测集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7和1.56mg/(100g)。因此,利用所设计光学传感器对猪肉新鲜度进行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九龙江流域养猪场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由于对畜禽粪便的处置和管理不当,氮、磷养分随粪便大量流失,不仅带来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目前国际上多采用养分平衡方法研究和评价畜牧养殖场养分流失状况及其潜在的环境风险程度。选取福建省九龙江流域92家养猪场,采用养分平衡分析方法研究了该流域养猪场养分流失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养猪场的氮磷养分输入量远远大于养分有效输出量,表明养分大量流失,养殖系统的环境风险程度极高;随着养猪场规模的增大,氮、磷的不平衡程度呈下降趋势;生态型养殖模式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养分流失;加强对粪肥和饲料管理有利于促进畜禽养殖场的氮、磷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光谱荧光技术的叶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解决现有农药残留检测手段费时、复杂、前处理过程繁琐等不足,结合高光谱成像技术和荧光激发技术,搭建了高光谱荧光成像农药残留检测系统。在400~1 100 nm范围内获取叶菜表面毒死蜱的高光谱荧光图像,使用ENVI 4.3软件提取了农药的荧光光谱信息。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甲醇溶液中具有较强的荧光特性,在437 nm附近产生荧光发射光谱,并且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农药具有不同的荧光发射光谱峰值,随着农药浓度的降低其荧光特征峰值也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和研究快速、精确的农药残留检测仪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性电解水对鸡蛋表面的清洗灭菌效果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寻求一种高效、安全、无污染的禽蛋清洗消毒剂,采用无隔膜电解装置电解稀盐酸溶液制备中性电解水(pH值6.0~7.5)考查不同有效氯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条件下中性电解水对鸡蛋人工接种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鸡蛋表面的初始菌落数对数为6.19~6.26 log10 (cfu/g))和大肠杆菌O157:H7(鸡蛋表面的初始菌落数对数为6.12~6.19 log10 (cfu/g))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中性电解水对2种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杀灭效果,其杀菌效果随着有效氯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但温度对中性电解水的杀菌效果影响不显著。对菌悬液的杀菌试验表明:当中性电解水有效氯质量浓度为1.5 mg/L时,可以在20℃下3 min内完全杀灭鸡白痢沙门氏菌(初始含菌数的对数为 8.12 log10 (cfu/mL));质量浓度为2 mg/L时,可以100%杀灭大肠杆菌O157:H7(初始含菌数的对数为7.78 log10 (cfu/mL))。当中性电解水清洗消毒被人工污染的鸡蛋表面时,有效氯质量浓度为12 mg/L、处理3 min可将鸡蛋表面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全部杀灭,大肠杆菌O157:H7菌落数对数降低到1.0 log10 (cfu/g) 以下,且处理废液中没有残存菌,无二次污染问题。因此,中性电解水可以代替化学杀菌剂应用于鸡蛋清洗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