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为了研究筛板孔隙、污水浓度、存放时间对猪场废水固液分离效果的影响,笔者进行了猪场废水固液分离实验室小试与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筛板孔径的增加,过滤速度增加。固液分离效率随着污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低浓度(COD 9734 mg·L^-1)时,COD去除率只有9.26%,高浓度(COD 19051 mg·L^-1)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23.2%;SS,TN,TP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去除率分别为25.9%-63.2%,13.9%-31.4%,10.4%-18.7%。存放时间对固液分离也有明显影响,存放时间越长,固液分离的过滤速度越慢,而且固液分离的效率也有所下降,废水存放四天后,固液分离SS去除率大约下降89.09%。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领域的减排增汇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海龙村为研究对象,针对村域种植业、养殖业、农村能源生产和消费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等现状特点,通过碳汇核算等模块化设置,探讨农业农村减排增汇途径。海龙村具有典型的西南丘陵村落特征,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活动形式单一。碳排放实体构成及碳排放路径清晰,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活动是村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工业化排放实体较少,净碳排放水平较低。通过对村域各生态模块中排放实体的系统管理与减排技术的耦合嵌入可在提升村域生产生活效能的同时显著降低村域碳排放总量,实现低碳乡村建设目标。初步形成了针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的减排增汇实施路径,可为推动中国农业农村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蓝本。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养牛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导致牛粪在一些地区大量集中产生,这些牛粪如不妥善处理,将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厌氧消化(沼气发酵)技术既能降解有机污染物,又能生产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是有效且环保的牛场粪污治理手段。然而,由于牛粪中难降解的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以及操作问题和工艺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牛粪厌氧消化甲烷产量较低。因此,为了使牛粪厌氧消化技术在经济上可持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工艺参数,如C/N比、温度和固体浓度等对牛粪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提高牛粪厌氧消化甲烷产量和工艺稳定性的策略,如预处理、共消化和添加外源添加剂等,以期为提升牛粪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贮预处理在秸秆厌氧消化中的应用目前已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回顾,批判性地评述了青贮过程特征和青贮对秸秆厌氧消化的影响,揭示了青贮促进秸秆厌氧消化产气效率的作用机制;从原料总固体含量和粒度、添加剂的使用、青贮时间和压实度等方面总结了秸秆青贮过程控制策略,为进一步改进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最后,介绍了青贮预处理农作物秸秆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连续试验研究了鸡粪中温干式沼气发酵启动阶段,温度从35℃骤降至15、20、25℃和30℃并再次恢复至35℃过程中,温度变化对产气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干式沼气发酵的启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影响启动阶段沼气产量和甲烷含量,变温期间,15、20、25、30℃和35℃最大容积沼气产率分别为0.017、0.126、0.357、0.442 L·L~(-1)·d~(-1)和0.493 L·L~(-1)·d~(-1);最大原料甲烷产率分别为0.011、0.074、0.211、0.261 L CH4·g~(-1)VS和0.294 L CH4·g~(-1)VS。对比35℃恒温发酵产气性能,温度骤降至15℃和20℃条件下运行的产气能力明显小于温度骤降至25℃和30℃条件运行的产气能力。温度变化幅度越大,产气性能受影响越大,沼气发酵微生物对一定温度变化范围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足够的时间范围内可以顺利恢复。在变温发酵启动过程中,相比脱氢酶,辅酶F_(420)浓度变化和甲烷产率之间具有更好的线性相关性。研究表明:鸡粪35℃中温干式沼气发酵可以顺利启动,但温度变化导致厌氧干发酵启动时间延长。辅酶F_(420)可以作为反映干式沼气发酵启动阶段污泥活性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