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河流域控制性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基于水量、水热、水沙和水盐平衡理论和河流生态功能性划分理念,构建考虑了河流基本生态、自净、输沙和生态景观等功能的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理论体系。以境内河流监测站水文数据为基础,研究海河流域控制性河流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该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尚不能满足河流自净水量,河流生态修复年需水量86.65×108m3/a,城市景观河流生态环境年需水9.0×108m3/a,采取节水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雨水、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和调配有望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2.
依据历史水文数据和区域水资源现状,阐述了20世纪以来天津市湿地萎缩的趋势和成因,论述了该地区进行汛期洪水资源存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实施境内区域水资源的优化调配,建设南北水系沟通工程引北部富余雨洪水南调入北大港水库,是天津市洪水资源利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Newton-Raphson方法和松弛算法建立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学模型,对西线调水工程拟建路线和30 m3/s和50 m3/s两种方案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线路可以实现自流调水,调水过程平稳且线路沿程控制水位较低。分析工程实施对环境影响,通过加强水质监测、合理选择调水时机、及时修复施工所占用土地等措施,可减弱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CMAC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渠道输水自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MAC的原理及基于CMAC的自动控制方法。在渠道输水控制技术的基础上,依据CMAC神经网络学习速度快、能够表达复杂非线性关系、适合于适时控制的特点,提出了基于CMAC的渠道输水控制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CMAC的渠道输水控制,算法简单方便,具有实时性、稳定性和较强的鲁棒性,控制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典型性湿地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水生态监测系统建设水平和基础资料缺乏,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更侧重于水行政部门和研究者的主观期望,对调水和补水指导性不强。从湿地水生态系统功能入手,建立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构建了包括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和年均补水量在内的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以具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湿地水生态演变状况为例,对海河流域各重要湿地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湿地生态环境储水量和补水量分别为7.29108m3和7.35108m3/y,为湿地管理部门制定流域区内和流域间的水资源配置规划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大围山矗立于湖南省浏阳市的东部,是世界名河——浏阳河的发源地。其最高峰七星岭海拔1608米,为湘东第一峰。巍巍大围山,在时光的韵律中,绘就出诗意的画卷。如果把山比作骨架,水比作血液,漫山的树就像翠绿的肌肤,而杜鹃花正是大围山色彩斑斓的灵魂。杜鹃花海冲击视觉的盛宴"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作为春季花卉中最后登场的杜鹃花,就是这么"娇傲",浓烈的色彩让美瞬间凝固。  相似文献   
6.
利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具有较发达的河网和方便的入海通道,将海水引入河道作景观水是改善水环境的措施之一。该文利用垂向二维变密度水流和溶质运移的数值模型,计算了河道中不同海水水位时两岸地下水的溶质污染扩散趋势和范围,并分析了采取暗管向河道底部两侧含水层注水的工程措施对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河道高水位运行时,海水入侵两岸现象明显;低水位时盐分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低水位运行并考虑暗管注水,盐分只向河床底部运移,基本不向两岸扩散。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景洪水电站所在地区及澜沧江流域的自然、经济条件,明确了景洪水电站以发电为主,航电结合并兼有其它综合利用效益的开发任务。以Saint-Venant方程组为基础,用Newton-Raphson方法直接求解按Preiss-mann加权四点隐式格式进行离散所得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建立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学模型。利用景洪水电站坝址至关累滩段河网枯、平、丰季的水文数据分别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对景洪水电站七种典型日运行发电方案进行非恒定流计算,得出了下游河道各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线,为确保防洪、航运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合理实现蓄滞洪区防洪减灾、生态环境改善、人水关系协调、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等多重功能,是滞洪区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的目标.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和水槽试验选定物理模型加糙方案,提出了“水位—流量”自拟合功能的下游尾门“复合堰”控制方法,研究不同来流条件下滞洪区削峰滞洪对下游河道流量、水位的影响,对滞洪区削峰滞洪效果进行了验证.针对滞洪区进口堰结构形式、溢流堰与下游堤防衔接方式、溢流堰堰顶高程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试验成果表明推荐方案工程效果显著,力图建立一套可推广至类似滞洪区设计方案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截流式合流制、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的适应性和优缺点,为论证广州某城市截污箱涵系统设置水力冲淤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展截污箱涵沿线淤积物厚度测量、样本取样、泥沙组分和淤积成因分析。建立截污箱涵水力冲淤物理模型,合理模拟水力冲洗设施边界条件和淤积物,测量截污箱涵不同泄流条件下的水动力参数,论证利用水力冲洗设施调蓄旱季、初小雨污水,实施“突然开闸、接力冲淤”辅助清淤措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截污箱涵蓄水闸高度仅1.0 m,水力坡降0.10%,冲淤蓄水量有限,箱涵沿线清水动床物理模型试验成果表明:截污箱涵内部蓄水冲淤水沙动力条件不足,水力冲淤效果相对较差,建议取消该箱涵系统中尚未安装的水力冲洗设施,推荐采用“人工+机械”清淤方案。应根据截污箱涵工程特点,制定具有适应性、经济性的防淤、减淤和清淤对策,研究提出的为防淤和清淤策略可为类似截污箱涵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