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鳅是分布广、数量多的杂食性淡水食用鱼,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有较高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本文从形态特征、生态特性、食性、生长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全面介绍了泥鳅亲鱼的选育、人工催产以及苗种培育技术,为泥鳅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速生苦楝良种,以前期筛选的42个苦楝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东台林场开展苗期生长比较测定,结果表明:参试苦楝无性系苗期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地径、苗高变异系数分别为19.9%和15.25%;S20,S7,309,S80和122等5个无性系生长表现最优,苗高和地径均超过对照苏楝1号10%;53,A663,296,S132,A562和S26等6个无性系生长表现较差,苗高和地径均低于对照20%。该研究结果为后续对比试验林参试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王伟伟 《种子科技》2023,(2):99-101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玉米种植中的施肥方式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合理的施肥方式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会导致肥料的利用率下降,并且污染生态环境。为此,在玉米栽培中应该选择科学的施肥管理技术,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另外,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除了受施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受病虫害的影响,应分析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科学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等发酵茶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对茶叶感官品质影响明显。萎凋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鲜叶的呼吸作用持续进行,内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促使萎凋叶物理特性发生改变,为后续工序和品质形成提供特定的物质和叶形基础。文章对萎凋过程中鲜叶的物理特性和生化成分变化规律,以及目前萎凋工艺关键参数的调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综述。可精准调控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状况等参数的设施萎凋技术是今后萎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猪链球菌2型四川分离株猪体回归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选用35~38日龄的健康断奶仔猪21头,分3组,用2005四川分离株SSsc0501分别经静脉、肌肉注射和口服3种途径感染,进行猪体回归试验。肌肉注射组(含菌0.6×108个/mL)16 h开始出现症状,至36 h全部死亡,发病率、病死率均为100%;静脉注射组(含菌0.2×108个/mL)25 h开始出现症状,48 h内全部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为100%;口服攻毒组(含菌2×108个/mL)90 h后开始有发病症状,第9天有1头死亡,发病率75%,病死率33%。从感染病死猪的肝脏、脾脏、肾脏、心血、大脑、脑脊液、淋巴结、肺脏和关节液中均分离到链球菌,经鉴定为试验攻毒的目的菌,表明猪体能够很好地用于猪链球菌2型动物感染模型,同时说明该菌侵害器官广泛,为进一步探讨该病的综合防制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在陕西关中地区种植的粮饲兼用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盆栽种植方式,在大田气候条件下,以春化发育特性、田间农艺性状、饲草产量、再生能力以及籽粒产量等为指标,对300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粮饲兼用特性进行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大地532’、'隆麦855’、'黎丰6号’、'WM353’、'普冰326’、'永顺188’、'XN719’、'XN911’共8个小麦种质资源的冬季饲草产量和籽粒产量较高、再生能力较强及综合表现较好,适宜作为粮饲兼用型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和生产利用。本研究可为陕西关中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的粮饲兼用型小麦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植物对环境生态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结合维持生态平衡的3个主要因素,即物种组成、环境因素及信息系统,论述转基因植物对环境生态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相关性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0个小麦新品种的产量、容重等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麦产量性状及容重受水分的影响不同的性状表现不同幅度的减小,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水旱地条件下各性状对单株产量及容重的关联度大小并不一致,各性状对单株产量及容重的关联度大小不同。在沧州地区选择小麦品种时品种的分蘖力和成穗率是首要考虑的条件,穗粒数也要兼顾考虑,小麦籽粒产量及小麦籽粒容重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状,由许多因素相互结合、互相作用。因此,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性状间的影响程度是客观可行的,可用于今后的育种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笔者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分析了根癌农杆菌浓度、分生孢子萌发时间以及共培养温度等3个主要因素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火龙果溃疡病菌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并对转化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当农杆菌浓度OD600=0.5、分生孢子萌发时间24 h、共培养温度25 ℃时遗传转化效率最高(833个转化子/106分生孢子);随机挑选200个转化子进行筛选,获得3株菌落形态与野生型菌株差异较大的转化子,4株产孢量减少的转化子,5株产孢量增加的转化子,6株致病力下降的转化子。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温低湿的极端干旱气候易造成南疆枣树盛花期出现“焦花”及坐果率低、光合速率下降等问题,在枣园冠层布设弥雾系统,在枣树盛花期以弥雾时间和弥雾次数为变量设置3个处理(M1为每天弥雾3次,每次20min;M2为每天弥雾2次,每次20min;M3为每天弥雾2次,每次40min),CK为对照,不弥雾,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枣树落花率、坐果率和光合速率的影响以及红枣产量品质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弥雾处理能有效增加冠层湿度、降低温度,冠层空气湿度最大可提升158.7%,冠层温度最大可降低38.9%;弥雾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普遍较高,M3处理下土壤含水率最高,相较于CK,土壤含水率提升8.44%;冠层环境的改变会影响枣树的叶片光合速率以及CO2固定量,弥雾处理下的枣树叶片CO2固定量均大于对照处理,有利于作物自身发育和促进果实生长;在弥雾期间M1、M2处理的落花率分别比CK低18.39%、15.09%。弥雾处理能调控冠层微环境,可有效提升枣树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开花坐果,提升红枣品质,每天弥雾3次、每次20min是获得红枣高产优质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