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空气处理对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8℃72h和96h热空气处理红富士苹果,经过16周0℃的冷藏期后,置于货架条件1周。试验结果表明,冷藏期间,与对照组(未经热处理)相比,处理组果实果皮叶绿素含量较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保持较低水平;果实硬度较高,水溶性果胶低,而非水溶性果胶含量较高;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下降缓慢,热稳定蛋白含量在可溶性蛋白中所占比例较高。热空气处理可以较好地保持果肉细胞膜的稳定性,使果实货架期果面底色较黄,固酸比上升,果汁pH值较高,具有较好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2.
果实香气是重要的果实性状之一,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了红肉型耶四季桃爷和白肉型耶珍珠桃爷番石榴果实中的挥发性组分差异。在不同果肉类型的番石榴果实中检测到40种挥发性物质袁其中酯类物质种类最多,其次为醛类和醇类物质。红肉型耶四季桃爷番石榴果实挥发性物质种类要多于白肉型耶珍珠桃爷果实,尤其酯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较白肉型果实高。白肉型番石榴果实中主要以醇醛类挥发性物质为主(84%),而红肉型番石榴果实中醇醛类物质含量为69%,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为24.37%遥己醛和2原己烯醛为两种果肉类型番石榴果实中重要的醛类物质,乙酸-3-己烯酯则是重要的酯类物质。酯类挥发性物质在不同品种果实中相对含量的不同是导致果实香气类型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茶树油及其组分干预树突状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树突状细胞活力的抑制,并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以探讨茶树油及其主要组分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油、Terpin-4-ol、1.8-Cineole和Terpinolene在实验浓度范围内(0.002~1.000μL/mL)对树突状细胞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中,茶树油对树突状细胞活力抑制率为25.60%(1.000μL/mL),而同等浓度下的Terpinene-4-ol抑制率为97.20%(P<0.01),表明Terpinene-4-ol对树突状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结果还表明,在进行茶树油对树突状细胞活性评价研究时,应控制安全实验浓度在0.310μL/mL以下。  相似文献   
4.
研究茶树油(TTO)处理对香蕉果实采后病害控制和贮藏期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1.25 g/L TTO熏蒸处理能够有效控制香蕉果实的发病,推迟了果实果皮的褪绿变黄,延缓了果肉硬度和淀粉含量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保持果实的外观和品质;同时随着果皮表面残留TTO的迅速挥发,果实保持了自身较好的风味。TTO作为一种天然的防腐剂,在果蔬采后防腐保鲜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茶树油控制香蕉采后炭疽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植物提取物对香蕉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以香蕉果实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方法测定不同剂量的茶树油(TTO)对香蕉炭疽病菌的离体抗菌活性,并用TTO熏蒸处理接种炭疽病菌的香蕉果实,测定果实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20~40μL TTO能够显著抑制离体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接种炭疽病菌的果实经TTO处理后,病斑直径显著小于未处理果实。另外,TTO处理的果实在常温贮藏10 d后果实果皮颜色和硬度也显著优于未处理果实。初步研究表明TTO在控制香蕉果实采后腐烂和保鲜上具有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滤法从菠萝加工下脚料(主要是皮和芯)所榨的汁中分离纯化菠萝蛋白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超滤压力、温度和膜进口流速为试验因子,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并建立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研究其对酶活截留率和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温度、膜进口流速3个单因素对超滤效果都有显著影响,而交互作用中,只有温度和其他两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酶活截留率的影响显著;并得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266(±2)kPa,温度12(±0.5)℃,膜进口流速21(±0.2)mL/s,在此条件下的酶活截留率预测值为88.45%,膜通量预测值为78 mL/s,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都在2%之内.结果表明该模型拟合情况良好,可以使用该模型来分析菠萝蛋白酶提取响应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茶树油熏蒸处理对香蕉采后炭疽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植物提取物对香蕉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以香蕉果实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方法测定不同剂量(0~40 μL)的茶树油(TTO)及其主要成分(4-松油烯醇、α-松油醇、γ-松油烯和1,8-桉叶油素)对香蕉炭疽病菌的离体抗菌活性,并用TTO及其主要成分熏蒸处理接种炭疽病菌的香蕉果实,测定果实常温贮藏(25°C,相对湿度75%)的发病情况和TTO处理对接种果实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TO、4-松油烯醇和α-松油醇均能显著抑制离体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质量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1.25 g/L TTO处理降低了接种炭疽病菌果实的发病程度,0.32 g/L 4-松油烯醇和α-松油醇处理对接种果实病斑直径的抑制效果显著好于TTO。另外,1.25 g/L TTO处理提高了接种果实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酶活性,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初步研究表明TTO熏蒸处理在控制香蕉果实采后腐烂和提高果实抗病性上具有应用可行性,4-松油烯醇和α-松油醇可能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不同剂量铅在鸡种蛋中的沉积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饲料中铅在鸡种蛋中的沉积情况及其对种蛋品质的影响。将60只依莎褐蛋种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添加铅15 mg/L组、30 mg/L组和60 mg/L组。检测了不同时期蛋的品质变化及蛋各成分中的铅残留量。结果表明,随着铅水平及沉积时间的增加,铅对蛋重没有明显影响,对蛋形指数影响没有规律性。铅主要沉积在蛋壳中,在30 d时60 mg/L组可达到19.952 5 mg/L,铅的残留使蛋壳厚度降低13.79%,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蛋壳中铅量与全蛋中铅量之间相关系数为0.857,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逐步回归结果为y=1.845×10-2a 0.265(y:指全蛋中的铅含量,a:指蛋壳中的铅含量),说明可以用蛋壳代替全蛋测定铅残留量;第25 d时铅沉积基本达到稳定;饲料中铅含量在15 mg/L时蛋中铅含量虽然有增加的趋势,但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焙烤澳洲坚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了原料澳洲坚果和130℃焙烤10、15、25、35、40、50和60 min,以及市售商品澳洲坚果的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差异。分离鉴定得到130℃焙烤澳洲坚果中的23种典型的挥发性物质,包括9种醛类、9种吡嗪类、2种呋喃类和3种其他物质。原料澳洲坚果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少,市售澳洲坚果中的调味料香气含量较高,坚果香气物质较少。随着焙烤时间的延长,焙烤香气逐渐增加,其中吡嗪类和呋喃类的含量在130℃焙烤处理组之间均差异显著。2-甲基吡嗪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以及2-乙酰基吡咯也能作为进一步指示10~60 min不同焙烤时间之间焙烤程度差异显著的标志物质,用以规范澳洲坚果焙烤工艺和指导焙烤产品品质分级。  相似文献   
10.
静玮  屠康  邵兴锋  苏子鹏 《果树学报》2008,25(3):367-372
采用60℃20s热水喷淋处理(HWRB)、拮抗菌(罗伦隐球酵母)浸泡处理(108个细胞/mL的孢子悬浮液)及2者结合处理先锋樱桃果实,研究各处理对果实常温贮藏5d后的自然发病率、腐烂指数和感官品质及对接种扩展青霉或灰葡萄孢霉后果实伤口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HWRB处理能显著抑制果实的自然发病率及腐烂程度,拮抗菌的效果次之,而结合处理的抑制效果最好;各处理均未影响果实的品质。对接种扩展青霉的果实,结合处理能够有效减少伤口94%的腐烂和病斑直径的扩大,且效果好于HWRB及拮抗菌单独处理;对接种灰葡萄孢霉的果实,拮抗菌能够显著抑制伤口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而HWRB处理则能完全抑制伤口的发病,结合处理并未带来更好的效果。总之,HWRB处理结合拮抗菌能够成为一种理想的控制樱桃果实采后腐烂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