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州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以广州地区为研究区,在遥感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分析斑块和景观两个层次的格局指数变化,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广州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结合马尔科夫过程与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广州地区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预测分析。20世纪90年代广州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趋势是建设用地增加,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减少,水域和果园基本保持稳定;土地利用斑块数目增加,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下降;景观破碎度和多样性指数上升。21世纪头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基本保持20世纪90年代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利用格局呈破碎化趋势,斑块形状趋于简单,耕地减少没有明显减缓迹象。因此,迫切需要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作用,加强耕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土保持规划中重点防治区的划定--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防治区的划定是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广州市为例 ,在区域水土流失综合调查的基础上 ,确定重点防治区划分的原则和依据 ,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基础资料 ,以镇为基本单元 ,在广州市范围内划定 4个重点治理区 ,3个重点监督区和 2个重点预防保护区 ,并指出各区的重点防治方向  相似文献   
3.
华南水土流失区崩岗侵蚀地貌系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崩岗侵蚀是华南水土流失区最严重后种水土流失类型。崩岗由崩壁、崩积和冲(洪)积扇3部分,组成三者在发生上具有相关性,并且通过物质的输送和能量和转化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侵蚀地貌系统。崩岗侵蚀地貌系统的发育规模通常首先表现出一个Logistic增长过程,随后系统的演化可分持续发展、波动、稳定平衡、消亡4种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2月至4月间,安徽池州市大渡口镇某村新办养猪场,突然暴发了一种以妊娠母猪流产、早产、死胎,后备母猪返情率高,屡配不孕;初生仔  相似文献   
5.
应用GIS技术研究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福建省漳浦县马坪镇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景观类型变化显示生活和生产类景观不断增多,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大,而生态防护类景观不断减少,优势度指数下降,这种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区域农业发展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图像结合GIS技术得到的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资料,根据1990—2000年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TELLA对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并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模拟和预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未来10年广州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表现为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和未利用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的趋势,但其变动幅度将逐渐趋向平稳.  相似文献   
7.
以珠海城郊新建开发区南屏科技工业园区为例,通过 5 个土壤剖面采样与室内分析测定,研究了工业园区建设期间景观突变对土壤环境特征垂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H 值和重金属元素 As、Hg、Cu、Pb的含量垂直变化明显,并且随剖面样点的不同,变化情况有较大差异。剖面 SP-A 和 SP-E 上层呈酸性,下层呈强碱性;As、Hg、Cu 含量垂直变化相似,5 个剖面均呈上低下高趋势;而 SP-A、SP-B 和 SP-C 3 个剖面土样 Pb 的含量,上层明显高于下层;有机污染物六六六与 DDT 在各剖面土样中均可检出,平均含量分别为 9.77 × 10-3mg/kg、8.09 × 10-3 mg/kg,但垂直变化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降雨侵蚀力时间变化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降雨侵蚀力是反映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本文利用广东省26个基本气象站点的多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并初步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于4-9月份(雨季),其占全年的84.8%,根据季节分布特征,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区:第一类型区分布于粤北、粤东北、粤西北的内陆山区,第二类型区分布于粤中、粤东和粤西部分地区,第三类型区分布于广东省南端的电白、吴川和雷州半岛地区,各类型区之间的季节分布有明显差异;在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上,1961-2001年间大部分地区呈现不同程度的正趋势,最大趋势系数(r)可达0.326,其年际变化特征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崩岗侵蚀地貌与侵蚀过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崩岗侵蚀是华南水土流失区最严重的一种土壤侵蚀类型。崩岗由崩壁、崩积堆和洪(冲)积扇3部分组成,其侵蚀过程包括崩壁的崩塌后退、崩积堆的再侵蚀及沟床侵蚀。当把花岗岩风化土体当作均质体看待时,因崩壁失稳而发生的片状崩落,其临界高度干燥时理论上可达8~9m,而饱和状态时则下降到2~3m;风化土体中节理、裂隙等软弱结构面的存在,致使崩壁往往发生滑塌和倾倒,崩壁失稳的临界高度同样降至2~3m。崩积堆的再侵蚀主要是雨滴溅蚀和细沟侵蚀。当侵蚀基面下降时,沟床下切严重并危及崩壁和崩积堆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石马河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小流域的自然条件及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的原则及其配置措施。通过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流域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良性生态经济系统。植被覆盖率由1985年的30.7%提高到89.0%,侵蚀模数连年减少;粮食总产量由1985年931.2万kg提高到1998年的1424.6万kg;人均纯收入1998年达到3406元,是1985年的18.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