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张乡地处忻府区东北角,有耕地4.6万亩,受滹沱河、云中河两大河流的影响,是昔日有名的“盐碱地”、“北大荒”。十十世纪80年代初,含盐量在0.4%以上的中度盐碱地有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2.6%,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80年代后,随着忻定奶粉厂的成立,带动了周边村镇奶牛业的发展。通过连续多年的玉米秸秆过腹还田,逐渐改变了盐碱地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华北半干旱区农田养分丰缺状况和演变规律,和指导培肥地力管理措施,以忻府区为例,采用1963年、1980年、2006年和2010年4次土壤肥力监测及农业统计数据和农户调查资料,研究4个主要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化程度,并分析忻府区农田土壤肥力演变趋势及原因,提出未来培肥管理的相应对策。结果表明,自1963年以来,全区土壤养分平均含量总体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1980年基本处于最低水平,之后养分开始缓慢回升,从2006年以后养分增加速度加快,到2010年,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达到15.3、0.79、15.6、149 mg/kg。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农田管理原因是,投入的严重不足和种植模式改变使前期肥力出现下降,1980年后化肥施用量大幅增加和灌溉条件的改善促进土壤肥力的回升,而秸秆还田加快了2006年以后土壤肥力回升。实施精准配方施肥,推行秸秆还田,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施肥制度,并实行保护性耕作措施、改善灌溉条件和扩大灌溉面积的综合管理是所在区域加快土壤培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孙树荣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297-1300,1303
在土壤养分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忻府区土壤4种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农田土壤养分中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忻府区农田土壤养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仍有50%左右的土壤碱解氮和磷含量属于低水平,90.0%的土壤有机质属于低肥力水平;各乡镇的土壤肥力也有明显差异,特别是阳城乡和高城乡。  相似文献   
4.
忻州市忻府区张村1664口人,5087亩耕地,在以甜瓜套种玉米为龙头产业的态势下,经过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几种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介绍忻州市忻府区机械化施肥专业化服务现状及机械化深施肥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机械化深施肥综合效益情况,指出机械化深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春玉米为供试材料,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进行大田试验,设计配方施肥(TFR)、农民习惯施肥(FP)和对照(CK)3种施肥方式,研究高、中、低土壤肥力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农学效益的影响。连续两年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高、中、低土壤肥力区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0.1%、13.2%和9.3%;与对照(CK)相比玉米产量分别增加33.7%、39.9%和47.6%。根据试验年份的物价计算,扣除肥料成本后,每公顷TFR比FP和CK玉米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1.2%和9.2%。产量可持续指数表明,中肥力区增产效果最优。尿素的利用率为22.4%,普通过磷酸钙的利用率为9.9%,硫酸钾的利用率为21.2%。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益分别为8.7、11.5和9.9 kg·kg~(-1)。配方施肥对春玉米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可为山西省春玉米"两高一优"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为合理施肥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硫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合理施用硫肥已经引起重视。以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作为硫基复合肥试验示范县,在玉米上进行了系统的小区试验和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在小区试验中,施用硫肥处理的玉米产量与当地测土配方施肥处理的产量相比效果不明显,但其产量显著高于当地习惯施肥处理。表明施用硫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的产量,并可观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生态林业是 80年代初期由我国学者提出的 ,也是世界林业发展的新趋势。长期以来 ,我国实行的是传统林业 ,以木材生产利用为中心 ,只重视经济效益 ,不重视生态效益 ,导致盲目经营、掠夺式开发 ,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耕地面积减少、地力下降、森林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在强大的生态、经济双重需求的压力下 ,传统林业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迫使林业工作者重新思考寻求新的林业发展道路 ,以解决生态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而生态林业是解决二者矛盾的最好模式。因此 ,发展生态林业既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山西忻府区测土配方施肥质量,2006-2010年对该区7582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该区测土配方施肥实施以来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以来,土壤肥力比二次土壤普查时明显提高,但速效磷含量自2008年逐步降低,由2008年的23.99 mg/kg降到2010年的12.53 mg/kg;2006年以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高含量土壤的比例均明显增加,但2010年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高含量土壤比例有所降低;潮土区有机质(14.45 g/kg)和速效磷含量(17.83 mg/kg)显著高于褐土区(14.15 g/kg和14.88 mg/kg),但速效钾含量(136.59 mg/kg)显著低于褐土(141.35 mg/kg);高海拔地区土壤肥力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降低趋势;土壤类型、海拔等自然因素对忻府区土壤养分状况有显著影响,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调整推荐施肥方案。在秸秆还田基础上,对低肥力土壤,特别是高海拔地区土壤,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增施氮、磷、钾肥的措施,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0.
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的必然选择。盐碱地严重制约着曹张乡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连年秸秆过腹还田,逐渐改变了盐碱地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了地力,使盐碱地变成了高产田,取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