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粪与不同废弃物混合厌氧发酵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温批式发酵方式,研究人粪分别与稻秸、尾菜、牛粪按1∶1、2∶1、3∶1的干物质质量比混合发酵的产沼气效果和无害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纯人粪发酵40 d的产气率仅140.64 mL·g -1(以总固体计),而通过添加其他有机废弃物进行混合发酵能较好地提高其产气效率,且对产气效率的提升效果表现为稻秸>牛粪≈尾菜。纯人粪经37 ℃发酵40 d后对粪大肠菌群和蛔虫卵的杀灭率分别达98.18%和100%,混合发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其无害化处理效果,但发酵结束后的粪大肠菌群数值接近于NY/T 2596—2014《沼肥》限值要求,故后续需强化人粪无害化的热处理关键参数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沼液的还田利用及梨树的精准施肥,以4年生苏翠1号梨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沼液不同施用方式对梨园土壤及梨果产量品质的影响.共设置常规施肥、沼液水肥一体化及沼液漫灌3个处理.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沼液漫灌处理,沼液水肥一体化处理梨果产量及品质显著提高,且土壤氮养分累积显著减少;沼液水肥一体化相较于常规施肥可节约43%的化肥,并能减少土壤氮养分累积;但不同施肥处理梨树一年生新稍数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梨树沼液水肥一体化不仅实现了沼液的轻减化、精准化施用,也显著提高了梨果产量及品质,为梨树的精准施肥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测定黄花补血草中总黄酮含量,以期为黄花补血草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370nm处测定黄花补血草总黄酮含量。[结果]槲皮素在2.5~12.5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99.46%,黄花补血草中总黄酮含量为1.63%。[结论]该测定方法稳定、快速、简便,测定结果良好,为黄花补血草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沼液培养微藻可在收获藻生物质的同时回收碳、氮、磷养分,是沼液资源化利用极具潜力的途径。与光合自养相比,兼养培养可实现藻生物量快速积累,且对光、碳利用灵活,与透光性不佳的沼液相性较好,但目前缺乏相关研究论证其可行性。本文首先选取了小球藻 Chlorella sp.、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 pyrenoidosa、栅藻 Scenedesmus sp.,以葡萄糖为碳源利用猪粪沼液对 3株微藻进行了兼养培养。结果显示,兼养策略可在大幅强化藻生物量积累的同时协同提升沼液污染物去除。其中,Chlorella pyrenoidosa展现出最佳的生物量及养分去除优势,培养7 d生物量可达1.51 g·L-1,为光合自养的6.12倍,沼液COD、氨氮、总氮、总磷去除率较自养分别提高了20、36、41个和32个百分点。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具备两种典型碳代谢路径的有机碳源(葡萄糖-三羧酸循环,乙酸钠-乙醛酸循环)对Chlorella pyrenoidosa沼液兼养培养的影响,发现葡萄糖相较于乙酸钠更适宜作为沼液兼养培养的有机碳源,且葡萄糖浓度与利用效率呈负相关,1 g·L-1葡萄糖浓度条件下Chlorella pyrenoidosa具有最高的单位有机碳生物量产率。此外,兼养微藻通过代谢葡萄糖可协同提升光合性能,使PSⅡ最大量子产量、实际量子产量、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等维持较高水平,既弥补了沼液弱透光下光能不足,也强化了持续光照后的光系统损伤恢复机制。因此,本研究认为以添加1 g·L-1葡萄糖的沼液兼养培养Chlorella pyrenoidosa是克服沼液养藻光衰减等不利因素,强化微藻生物量产量及养分回收效率的有效方式,在畜禽养殖场沼液生物消纳与资源化利用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万寿菊(Marigold,学名TageteserectaL.),又名臭芙蓉、万盏灯,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墨西哥。由于其适应性较强,现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我国南北均有栽培。万寿菊干花瓣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高达1.6%,其中89.6%为与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等饱和脂肪酸结合成为叶黄素酯,其他类胡萝卜色素含量非常低。  相似文献   
6.
秸秆高固厌氧发酵回流液剖面渗滤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明秸秆高固厌氧发酵回流液剖面渗滤特征,对提高秸秆高固厌氧发酵产气效率十分重要.该研究以搓揉麦秸为底物,在(37±1)℃、TS为14%的发酵条件下,通过隔板将发酵罐中物料均分成3层(T1)、2层(T2)与不分层(T3)3个处理,以氯化锂为示踪剂,分析了剖面上物料残留锂离子、物料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含量、各处理产气以及发酵前后物料湿容重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总产气量、累积总固体产气量与甲烷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纵剖面各层物料湿容重,呈现上低下高的趋势,其中T3处理物料湿容重随高度的降低先增加后基本稳定,稳定在0.6 g/cm3左右,大于初始发酵物料湿容重0.58 g/cm3;T1、T2、T3剖面残留锂离子质量分数低于2 mg/kg的区域面积占比为2.32%、12.69%、20.66%,表明3个处理回流液淋滤存在着"回流液死区",EPS等值线图与物料残留锂离子等值线图相互印证,表明秸秆高固厌氧发酵中,回流液的淋滤在剖面上表现出非均态性特性.该研究为改善秸秆高固厌氧发酵回流液回流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区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以稻麦轮作区的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对秸秆还田与离田综合利用进行了利弊分析,围绕秸秆捆型、收储运模式及作业成本角度分析了对秸秆收储运的影响,并针对目前秸秆收储运体系存在问题,从政府引导、设备自给率、资金扶持方向和研发投入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发现,秸秆离田方式不仅有利于下茬作物耕种和减少生态环境影响,同时可为种田主体节约成本,增加收入,也为秸秆收储主体通过销售秸秆商品获得经济利润;通过分析打捆秸秆类型对收储运环节的影响,得出大圆捆秸秆是江苏省秸秆收储运作业的优选捆型。同时,针对目前主要的第三方秸秆收储运模式,通过深入分析该模式下不同收储运主体之间的运行机制、秸秆收储运各环节作业成本和利润空间,指出在政策引导及政府行政推动下,秸秆离田收储运是容易实现的,并且收储运成本相对比较稳定且透明,而制约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的瓶颈在于末端秸秆利用形式及终端产品附加值高低。最后,通过剖析现有的秸秆收储运体系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效果质量和收储运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设计了沼液氮50%替代化肥氮、沼液氮75%替代化肥氮、沼液氮100%替代化肥氮以及农户习惯施肥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沼液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合德镇和临海镇水稻试验田沼液氮50%和75%替代化肥氮处理能维持或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沼液氮不同比例替代化肥氮处理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有效磷含量在临海镇水稻田土壤中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在合德镇水稻试验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王莉  叶小梅  张应鹏  王子臣  奚永兰  靳红梅 《土壤》2020,52(6):1179-1186
为了解江苏省‘苏翠1号’高产及中低产梨园土壤与叶片养分状况,以期为梨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分析测定了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20个‘苏翠1号’梨园的土壤理化性状及叶片营养,并采用R语言“Vegan”程序包对‘苏翠1号’高产及中低产梨园的土壤及叶片养分含量进行了差异分析,最后探究了梨园土壤养分与叶养分的相关性。将测定的梨园土壤及叶养分分别与梨园土壤养分最适标准值及梨叶片养分标准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90%的梨园土壤pH值在5.6~7.2的适宜范围内,90%的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适宜或丰富状态,60%的梨园土壤碱解氮含量不足,40%的梨园土壤有效钾缺乏,而85%的梨园土壤出现了有效磷的富集。所测定梨园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丰富,而缺乏土壤有效铁、锰、铜的果园比例分别为15%、60%及25%。叶片缺乏氮、磷、镁、锰、铜的果园比例分别为15%、65%、25%、25%及90%。土壤及叶养分的整体状况与果园地理位置及产量存在显著相关性。高产梨园土壤有机质、速效磷、有效铁、有效锰及有效铜含量均显著高于中低产梨园;高产梨园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中低产梨园,叶片磷和钾的含量显著低于中低产梨园。综上,土壤有机质、速效磷、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及叶片氮、磷、钾含量是高产梨园与中低产梨园养分差异的重要特征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梨园施肥管理应将叶片营养诊断和土壤诊断相结合,可为梨园科学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基于梨叶营养诊断的科学施肥,拟构建江苏省苏翠1号梨叶养分标准值.在江苏省不同地区采集苏翠1号梨叶样品,分析测定其养分含量,然后采用概率分级法构建其养分标准值.偏度及峰度正态性分布检验结果显示叶片中N、P2O5、K2O、Ca、Mg含量符合正态分布,而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则为偏正态分布.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养分采用概率分级法进行叶养分标准值的确定,偏正态分布的元素则采用ln函数将养分数据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进行概率分级,再将分级数据转换为养分数据.最终初步确定江苏省苏翠1号梨叶N的适宜范围为2.09%~2.32%,P2O5为0.10%~0.13%,K2O为1.18%~1.41%,Ca为2.19%~2.65%,Mg为0.25%~0.31%,Fe为261~369 mg/kg,Mn为38~75 mg/kg,Cu为2~5 mg/kg,Zn为32~50 mg/kg.本研究采用概率分级法制定的梨叶养分标准值平均值与传统高产园法所制定的养分标准值平均值相比,仅Mn和Cu分别存在29.2%和12.5%的差异,其他元素的差异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