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5篇
  20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正AIV根据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可分为A、B、C3个血清型,A型变异性高,依据HA和NA可将A型流感病毒分成若干亚型,不同的H抗原或N抗原之间无交叉反应。根据AIV对禽类致病性的不同,可分为高、低和无致病力毒株。AIV对热比较敏感,加热80℃2min可致死亡,抗低温,在-20℃可保存数月;紫外线、普通消毒药均能将其灭活。  相似文献   
4.
正一、材料(一)菌株1.猪肺炎支原体P-5722-3株,由美国硕腾动物保健公司提供,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保藏。2.猪肺炎支原体P-5722-3株CCU阳性标准品(CCU检测),由美国硕腾动物保健公司提供,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保藏。(二)完全培养基1.培养基组分A:根据猪肺炎支原体P-5722-3株培养基配方要求,制备组分A。2.培养基组分B:猪血清3.猪肺炎支原体P-5722-3株完全培养基由培养基组分A与培养基组分B共同制备,培养基组分A由哈药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叉地带,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为了给研究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作用提供实物证据,对甘肃民乐东灰山和西灰山现有材料采用遗址剖面土壤样本浮选、分拣、鉴定和理化分析方法,以现代作物种子为对照,确定遗址炭化作物籽粒的种类、性状差异及年纪。结果显示,东灰山遗址发现了炭化小麦、大麦、谷子(粟)、糜子(黍、稷)、黑麦、荞麦和燕麦籽粒,以及胡桃壳、枣核等;西灰山遗址发现了炭化小麦、谷子、糜子和大麦籽粒;两个遗址的作物种植结构基本一致。东灰山和西灰山发现的作物以小麦最为古老,距今在3 800~3 600年之间,西灰山小麦种植历史稍早于东灰山。在新石器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河西走廊的粮食生产已有比较合理的作物种类结构,包括小麦、大麦、谷子、糜子、黑麦、荞麦和燕麦等。炭化小麦籽粒较小,且大小不均匀,说明人工选育程度低。如对东灰山和西灰山作物和植物遗存开展系统性发掘,可能还会有更多新发现或新认知。  相似文献   
6.
为给促进小麦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从生产、加工、消费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质量认可是小麦产业融合的基础。小麦产业链上下游对其质量的需求不一致或利益不关联,是小麦产业链脱节、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的主要原因。建立一套完善和系统性强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推动我国小麦产业结构性调整和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关键。同时分析了小麦生产、收储、制粉、食品加工和消费等各环节对其质量的具体要求,并据此提出小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及综合农艺品质、数量品质、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加工品质、食品品质等多单元评价层次。  相似文献   
7.
双轴卧式和面机的和面效果及其对面条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明确和面速度和搅拌杆构型不同的双轴卧式和面机的和面效果及其对面条质量的影响,该研究以3种小麦粉(高筋一等粉、富强粉、上白粉)为材料,采用550型棒状杆恒速和面机和765型角度桨叶状搅拌杆调速和面机和面,比较分析和面效果和面条质量。结果表明,2种类型和面机的和面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对面条质量有较大影响。与550型棒状杆恒速和面机相比,765型调速和面机制作的面絮胚粒大小中等、大颗粒(粒径≥4000μm)胚粒比例明显较低;复合后的面坯色泽均匀,鲜面条拉伸特性较好,且熟面条硬度较大、耐咀嚼。765型和面机采用2种不同的和面参数,即高速和低速搅拌的时间组合不同,得到的和面效果也不相同。和面方式Ⅱ(高速和面300 s、低速和面480 s)制作的面絮颗粒相对偏小,面坯较厚、更为亮白,而熟面条的回复性弱于和面方式Ⅲ(高速和面500 s、低速和面280 s)。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质的面粉应选择不同的和面方式,面筋质量高且颗粒度大的高筋一等粉适合高速搅拌时间较长的和面方式Ⅲ,制作的鲜面条拉伸阻力和熟面条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回复性均显著大于搅拌强度较小的和面方式Ⅱ。  相似文献   
8.
基于低场核磁和差示量热扫描的面条面团水分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为了解低水分面条面团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明确真空度及和面时间对水分状态的影响,该研究以3个小麦品种(济麦20、宁春4号、济麦22)磨制的面粉为材料,采用真空和面制作低水分面条面团(含水率35%),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和差示量热扫描(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2种技术,测定不同真空度(0、0.06、0.09 MPa)和搅拌时间(4、8、12 min)下面团中水分的形态和分布,并进一步分析2种技术测定水分形态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低水分面条面团中,水分主要以弱结合水形态存在。不同品种的小麦粉面团的水分形态及分布存在差异,强筋小麦粉(济麦20)制作面团的水分自由度较低。真空和面(0.06 MPa)可以促进水分与面筋蛋白的相互作用,降低面团中水分子流动性,促进水分结构化;而非真空或过高真空度均会导致面团中水分自由度增加。济麦20、济麦22小麦粉和面时间为8 min时,面团水分流动性较低;而宁春4号小麦粉面团在4 min时,水分自由度较低;继续搅拌,深层结合水减少、弱结合水增多。LF-NMR和DSC测得面团水分状态的结果具有一致性。LF-NMR测得的弱结合水峰面积百分比与DSC测得的可冻结水百分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r=0.695),且深层结合水峰面积百分比与非冻结水百分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r=0.564)。研究结果为认识制面过程中水分的作用,优化和面工艺和调整产品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面粉及其制成品的色泽是衡量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基因是影响小麦黄色素含量的关键基因,利用分子标记检测 98 份陕西省地方小麦品种(系)Psy-A1与 Psy-B1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分布,进一步验证Psy-A1与Psy-B1基因分子标记的有效性.利用黄色素含量基因(Psy-A1、Psy-B1) 的功能标记 YP7A 和 YP7B 检测了 98 份陕西省1980年以来自育和引进的小麦品种(系)Psy-A1等位基因Psy-A1a (片段长度为 194 bp,高黄色素含量)、Psy-A1b(片段长度为231 bp,低黄色素含量)和Psy-B1等位基因Psy-B1a (片段长度为151 bp,中黄色素含量)、Psy-B1b (片段长度为156 bp,低黄色素含量)、Psy-B1c (片段长度为428 bp,高黄色素含量) 与 Psy-B1d (片段长度为884 bp,不确定与黄色素含量的关系)的分布情况,并探讨了Psy-A1、Psy-B1等位基因在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主栽小麦品种(系)中Psy-A1a和Psy-A1b 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39.8%和60.2%,以低黄色素含量的Psy-A1b基因型为主;Psy-B1a、Psy-B1b、Psy-B1c与Psy-B1d 四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是24.5%,67.4%,7.1%和1.0%.对属于黄淮冬麦区之陕西汾渭河谷副区的小麦品种(系)Psy-A1a、Psy-A1b、Psy-B1a、Psy-B1b、Psy-B1c和Psy-B1d 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5.7%、54.3%,17.4%,71.7%,10.9%和0%;对属于西南冬麦区之陕南鄂西丘陵副区的小麦品种(系)Psy-A1a、Psy-A1b、Psy-B1a、Psy-B1b、Psy-B1c和Psy-B1d 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则分别为32.7%,67.3%,30.8%,63.5%,3.9%和1.9%,说明不同副麦区的小麦品种(系)基因型差异明显,同时可以直接利用黄色素含量基因(Psy-A1和Psy-B1 )的功能标记YP7A和YP7B来提高小麦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0.
珍贵食药用菌金顶侧耳研究现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综述了金顶侧耳的栽培,分子生物学,营养成分,化学成分,药用活性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